中南大学人类文化遗产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才开始着手复习政治,认为提前太多并不必要,毕竟这门学科主要依赖记忆。提早看也难以持久记住。由于我高中专攻理科,所以考研前对诸如马克思主义等政治理论一窍不通。我个人觉得使用肖秀荣老师的全套教材就足够了,尤其是最后的肖八和肖四,这两本的主观题必须熟记于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能会稍显枯燥,类似新闻播报的风格,但要保持耐心。历史大纲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部分相对容易些,毕竟高中时期我们就接触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相关知识,甚至可能激发你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找出你做错的题目,并在大纲解析中找到答案,用晨光彩色笔标出。这一轮结束后,你需要自行进行一次初步的知识梳理和构建框架,理解每个章节的主题以及考研政治的核心要点。制作一个思维导图会很有帮助,它将引导你顺利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这些前期工作会对后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考研的核心是词汇,我认为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我们的最终分数。时常有人声称即使不完全理解文章也能答题正确,对此我不敢苟同。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弱的人来说,扎实的词汇基础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在暑期实现显著的进步。我选择的是绿色封皮的随机排序版词汇书,实际上任何一本都相差不多,因为常考的词汇就那么些,关键在于能否坚持记忆,并且牢记于心。我有个习惯,每背诵完一遍,就会在书的首頁空白处做个记录,标出这遍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以此激励自己。到了十月份,我已经完成了整整十二遍的记忆。之后直至考试前夕,我又重复了几遍,算下来至少十五遍。因此,对待单词,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心理准备。由于真题数量有限,我们需要额外购置英语模拟题来提高阅读量。处理模拟题的方式基本与真题相同,只是不宜过于纠结细节,毕竟模拟题的准确度无法与真题相比。答案的正确与否并不最关键,重要的是掌握解题过程,积累实战经验,找到解题的节奏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史是一门深度挖掘中华文化底蕴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理学的各种流派,以及他们的哲学观念和社会影响。学习这门课程,首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如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治,荀子的人性本恶等。深入阅读原著,如《论语》、《道德经》,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能帮助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多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也是我记忆和理解知识的有效方式。
中国文化遗产学则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它不仅要求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还要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剪纸等。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尽可能多地接触和研究各种文化遗产,凭实地考察,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学习如何进行遗产保护和传承,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法规政策,这也是这个专业的关键。对理论知识,我会选做一些案例分析,以此来深化理解和应用。
在备考期间,我还发现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非常重要。我会设定每周的学习目标,并在周末进行自我测试,看看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内容。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找一位学习伙伴,相互提问,共享资源,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