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考前准备期间:今年的肖四比以往提早出现了,我特意查了一下淘宝的购买记录,发现它在7号就已经寄出了。拿到肖四后,我每天都坚持做一套选择题,由于题目中有不少重复,因此大部分人的得分相对较高。对于肖四,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彻底掌握,不仅要理解为何选择某个答案,还需探究其他选项为何不正确,是因为表述有误还是与题目要求不符?如果不符合题意,那么正确的表达应该如何呢?这段时间,我仔细研读了两遍肖四,并且重新复习了一遍肖八。一旦遇到我不熟悉的知识点,我会查阅小草笔记,如果没有,我就对照大纲学习。接下来就是反复的记忆过程。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投入精力相对较少的科目,这并非出于我精通英语,实际上我的英文水平只能算是普通。我认为英语的进步关键在于日常的积淀,短期提升的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回报率相对较低。并非说英语基础薄弱就意味着考研英语成绩不佳,只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磨砺。在九月之前,我仅完成了张剑150篇的一小部分,还尝试背诵了绿皮书,但发现效率低下,遗忘了很多内容,而且许多背过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并未出现,所以我便停止了这种做法。从九月到考试前一天,我只专心地做了一遍历年真题。起初,我在做题时错误颇多,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发现每套题的风格都有相似之处,掌握了其规律后,情况便有所改善,后期阅读部分大致会出错四题左右。多做真题确实很有帮助,但我只做了一遍是因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过大,几乎用了一天一半的时间来钻研专业课,无暇兼顾英语。所以,对于英语学习,初期应尽可能多地分配时间。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朱伟的恋练有词,以缓解背单词的单调感。到了后期准备作文时,可以储备一两个通用的例子,以适应不同品质的要求。记住单词不必花费过多时间,感觉这样效率不高,建议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浏览一下,特别是那些常出现在真题中的词汇。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等数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尤其是在凝聚态物理中,常常需处理连续变化的状态和复杂的空间结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复变函数是必须要掌握的部分。微积分中的极限、导数、积分以及多元函数的微分学是计算物理问题的关键工具。线性代数则为理解和解决多维度问题提供了框架,如矩阵运算、特征值问题等。复变函数则在解析解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多做练习题,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和公式。
量子力学是理解微观世界的基础。薛定谔方程、波函数、算符理论和测量原理是我认为的核心内容。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与粒子状态的关系至关重要。算符理论是量子力学的语言,要学会如何用它们来描述物理量,并理解其对应的本征值问题。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也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则,它们决定了量子系统的独特行为。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如费米-狄拉克统计和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是理解和研究凝聚态物理中许多现象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也积极参加讨论组和研讨会,凭讨论和交流加深理解。我还利用在线资源,如MIT OpenCourseWare和Khan Academy等,进行补充学习。定期自我测试,如做模拟试题,也帮助我检查学习进度并发现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