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详解》由肖秀荣编著的一系列书籍,包括《核心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集训》、《关键知识点提要》、《历年真题解析》、《全球形势与政策及现代世界经济学与政治学》、《考试点预测与记忆指南》、《冲刺模拟试题八套》以及《最终预测模拟四套卷》。
考研数学方面:
我准备的教材包括:《数学三复习全书》(附带基础题集),《历年试题解析》,还有张宇的八套模拟预测卷和四套冲刺卷。另外,我还备有一个错误记录本和一本笔记本。七月份,我会专注于《高数18讲》,完成剩余内容,并开始做《题源1000题》的高数部分,如果时间允许,也会查阅《复习全书》以作补充,同时争取在这个月内读完课本和复习全书并做好笔记。在七八月间,我计划攻克《线代9讲》,并挑出《题源1000题》中的重要习题尽量完成。八月份,我将回顾强化班的学习笔记,精进高数技能,确保18讲和1000题都得以完善和整理。暑假结束之前,会安排做一些历年真题,年限不必太新,但必须涵盖。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特性侧重于对词汇深入理解的检测,特别是对多义词的运用,大约涉及5500个核心词汇,而考试中超出大纲的词汇仅占卷面总词汇量的5%。学习考研英语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温习词汇,并每日完成两篇阅读理解(正确答案的数量并非重点,重要的是通过反复实践来磨炼个人的解题思路,确保能迅速定位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概括全文主旨,不受复杂的从句和修饰词的困扰)。我想分享一下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关键是扩大视野。换句话说,以前读得慢时,我会逐字逐句去理解和消化;但当速度提升后,我会直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宾语,一眼扫过整句话。此外,一旦熟悉了英文段落的结构,那些次要的信息就能快速略过。我自己并没有深厚的语法功底,只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逐渐积累了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化学的基础在于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的知识。特别是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络合物形成等基础概念,这些都是理解环境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关键。复习时要扎实基础,确保对这些基本理论有深刻的理解。
环境污染物的行为和转化是环境化学的重点。需理解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在环境介质(水、土、气)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生物体。这部分内容需结合实验数据和案例进行深入学习,凭分析实际问题来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环境化学也涉及到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技术。熟悉各类污染物的标准限值,了解常用的检测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等),这对未来的研究工作非常实用。了解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帮助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除了课本知识,阅读相关的科研论文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参加实验课程或者模拟实验,能帮助直观地理解环境化学的过程。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验理解程度,找出知识盲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