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做题,我买了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八套卷、四套卷和任汝芬四套卷。老实讲,有些东西的练习就是要做题,尤其是这些硬性考试,在最后时间做完那几套卷之后我发现老师们涉及的考点都有所重合,当然,每年的政治热点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大家说背完四套卷,考研政治就不怕这也是有道理的。重点推荐这几套试卷,考研前一定要过一遍,当然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再购买其他书籍,在这我就不再推荐啦~政治考的不高,就简单说说吧。政治我是八月份开始的,精讲精练比较厚,字也很密,看着头晕。其实第一遍看就是大致熟悉内容,记不住什么也是很正常的,不必担心。有的说法是等九月份政治大纲出来再学习政治,我认为其实可以适当早一点,每年政治大纲的改动很多是虚增和虚删,实质性的变动很小,完全可以提前熟悉,细水长流,后面的时间很紧,这样也是为后面分担压力。接下来我刷了三遍1000题,这个对巩固客观题知识点很有用。之后还做了讲真题、肖八肖四,然后就考试了。
考研数学方面:
阅读材料:从全面复习数学全书到专注于660题,再到解决历年真题。大约在七月下旬至八月初,我启动了全书的复习,这本书我个人非常推崇,建议首次学习时要深入理解,不仅是练习题,还包括解题策略和技巧。我前后读了两遍,差不多完成了大部分题目。接着,我开始了660题的训练,虽然人们对这本教材的看法不一,但我认为它是个不错的实践工具。到了十月份,看到许多人开始做真题,我也跟随步伐加入其中。我重做了两遍真题,没特意整理错误题集,但把错题用红笔标记出来并复盘了两次。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数学全书几乎成了我的常伴,经常查阅相关知识点。后来,我还精简出几页关键知识点笔记来帮助记忆。最终考试中,我犯了两个错误,这是预料之中的,毕竟我的数学基础并不牢固。但我认识到,通过大量的学习和练习,依然可以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关键在于,务必保持细致,务必保持细致,务必保持细致!
考研英语方面:
四六级成绩好并不一定代表考研英语成绩好。所以那些一直声称自己英语不怎么好的同学不要害怕,还是说下我是怎么复习英语的吧,大概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是在背单词看文章,红宝书的单词大概背了两遍,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看里面的文章,张剑的黄皮书里面的文章挺不错的,可是出题思路和考研英语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那些题目做不做无所谓,做了对错几个也不要太在意。就这样每天大概复习三四个小时到了六月中旬开始做真题,用的是考研1号,觉得还挺不错的,每天一篇真题,第二天早上背文章和词组,把05到14年的真题文章大概都背诵了一遍。我觉得英语我最大的失误就是在最后几天没有留几套真题来练手,以至于后来没有新题可以做,这样真题大概做了3遍左右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对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对无机化学,理解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至关重要,比如原子结构、离子半径变化趋势、氧化还原反应等。要熟练掌握酸碱理论,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对有机化学,主要关注官能团的性质、反应机制以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途径。一定要多做练习题,提高对有机结构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物理化学部分,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是理解化学过程能量转换的基础。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是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重要依据。动力学部分,要熟悉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概念,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统计热力学虽难度较大,但理解微观状态与宏观性质的关系对深入理解化学现象很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三者缺一不可。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化学原理,灵活运用。记忆则需反复复习,尤其是各种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和重要公式,凭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来辅助记忆。实践则是提升,多做实验,凭动手操作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
我还建议大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有丰富的化学课程自学,积极参与学习小组讨论,互相解答疑惑,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