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科目,我的成绩并不突出,但从经验中学习,许多同学都认为不必急于求成,只需等考试大纲公布后再着手准备。然而,大纲通常在九月至十月间发布,那时专业课和英语的压力已不小,难以保持冷静去细究大纲。因此,建议提前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浏览上一年的大纲。我有一些同学政治得分很高,他们很早就跟随教师扎实基础,待新大纲出炉时便能从容应对。练习题目同样是关键,1600题在同学们中间反响平平,相比之下,《风中劲草》系列的大纲解析及配套习题更受欢迎,至少需要做两次来巩固知识。至于大题部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预测卷和阮晔的59题非常有价值,2014年,这书中的五道大题猜中了四道。我个人认为大纲是必不可少的,而《风中劲草》十分经典,务必认真对待。最后的背诵阶段,我选择了肖秀荣的书籍,但选择其他教材差异应该不大。在冲刺阶段,我倾向于多做模拟试题的客观题来查找遗漏。主观题的背诵主要以肖秀荣和任汝芬的四套题为蓝本。当然,后期我发现专业课和政治都需要大量记忆,脑力消耗巨大,但我依然全力以赴地背诵。
考研英语方面:
我17年一月开始背单词,三月开始看朱伟的恋恋有词。到七月吧,基本过了第一遍,我还辅助背了红宝书的单词,同步进行的,在这期间,没有课的下午我都在刷,97-07的真题,一天一篇阅读理解,因为基础太弱了,所以我第一遍压根没指望读懂文章,在阅读中,我不断的圈出我不认识的单词,方便做完之后查单词,对一下答案,然后第二天看第一天阅读中的单词接着往下做,速度非常慢,但是,毕竟光背单词真的太枯燥了,然后第一轮做完之后,我再去回头继续做第二遍,这个时候就要去分析句子成分,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这一轮错误率还是很高,这个时候是维持一天两篇/三篇的量,有点吃力了,我基本每天下午都在处理英语,真的很痛苦,非常痛苦,因为这一周期的时间比较短,我接着就开始做05年以后的,也是复制我之前的做法,第一遍,找不认识的单词,并且穿插了97-05的第三遍,第二遍开始认真分析第三遍,再分析,第四遍,将前三遍的放在一起分析,只看错题,问自己为什么,凭什么,预留了几年的真题模拟,最后冲刺阶段用的,我做了两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体育学基础综合这门科目涵盖了体育理论、体育史、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全面且深入的理解。例如,体育理论中的奥林匹克精神、全民健身理念等都是常考点;体育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如顾拜旦与现代奥运会的起源,也是需关注的重点;体育社会学中,体育与社区发展、体育公平性等问题常常会出现在论述题中;体育心理学则涉及到运动员的心理调适、运动表现与心理状态的关系等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对理论性强的内容,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含义比单纯记忆更重要。比如,理解奥林匹克精神不仅仅是竞技的追求,更是对和平、友谊和尊重的倡导,这样不仅能帮助你答题,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对历史部分,构建时间线和事件关联图是个好办法。凭这样的视觉工具,你更好地重要的年份和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至于体育社会学和体育心理学,由于涉及的多是实际问题,我推荐结合实例进行学习。阅读相关论文或报道,尝试分析和解释实际案例,这将有助于提升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可或缺。凭做题,你了解出题者的思路,熟悉题型,并对自有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定期复习巩固也非常重要,避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