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信赖肖秀荣系列书籍,搭配风中劲草与临门一脚的肖4、任4和20天20题,是政治复习的明智之选。肖秀荣的权威无需赘言,使用者皆有体会。1000题侧重基础知识,而接近10月时,风中劲草成了提升版,这两者并重,若能将正确率提升至90%以上,客观题部分稳定在40分左右便不在话下(个人理科背景,无政治基础,实际考了39分客观,但主观题仅得33分,略低于期望)。政治学科以较低的时间成本可获得较高的回报,但高强度投入并不保证高分,初期阅读理解教材,大纲发布后每日坚持2小时选择题练习足矣。最后一个月,大家普遍会关注肖四、任四及20天20题,其中肖四是绝对的首选,堪称行业典范!任四可能重复题目较多,20天20题适当浏览,若有余裕,也可尝试其他教师的试题集。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看课本,做课后习题。看课本时大家可以和“考试大纲”对比,在课本的目录上标出所有考点,同时划掉大纲上没有的提到的知识点。考研数学出题是严格按照大纲来的,对于大纲未作要求的知识点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去看,大家这个可以放心。对于大纲中提到的知识点,虽然有些要求是“掌握”,有些要求是“理解”,但是我们必须将其全部掌握,说白了,就是会做题,能灵活运用!针对课后习题,我建议大家全部做完,大家可能会这么想:不就是课后习题么,能有多少,难度又能有多高?其实不然,总的来说课后习题的题量还是比较大的,并且还有一定难度,有些题的难度比真题大!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是,有些真题就源于课本,甚至是原题。高数课本的复习方法是这样,线性代数也是如此。
考研英语方面:
早期阶段(暑假之前),以记忆单词为主,并配合实践真题。关于考研语法,大部分内容已在高中阶段学习完毕,且考试中涉及不多,主要体现在翻译和写作部分。如果语法基础较弱,建议购买一本针对高考的语法书来巩固,因为这类书籍通常对语法讲解得更为详尽。待语法掌握得较为扎实后,再专项攻克翻译和写作,问题就不大了。翻译和语法的具体运用,我会在相关部分详细说明。切记,避免使用模拟题,因为它们的质量参差不齐,思路也可能与真题相异。真题应至少做三次,不要以为做完一次或记住答案就算完成,实际上真题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部分。我自己到最后也只是完成了两次真题的练习,所以彻底理解真题需要大量时间,但效果显著,希望大家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基础。管理学涵盖了一系列主题,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核心管理职能。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不仅要熟读课本,还要凭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例如,了解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如何影响了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或者亨利·福特的一线生产流水线如何体现效率的追求。
掌握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也很重要。从古典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现代的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每个阶段都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管理实践的需求变化。对比分析这些理论,帮助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脉络。
再者,管理学的应用性很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关键。我常常找一些企业实例,比如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亚马逊的客户至上理念等,以此为背景,应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这既加深了我对理论的理解,也锻炼了我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华中师范大学的课程设计往往鼓励这样的互动学习,凭模拟真实的决策场景,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管理知识。
考试准备方面,除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强化解题技巧。管理学试题往往要求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多做历年真题,熟悉出题规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