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有人说政治最后做几套题就可以拿个高分,这样的话我并不反对,因为事实的确可能如此,但是如果你想冲刺更好的学校,你需要加倍付出努力。在大纲出来之前,可以先把变动较小的马哲和近代史过一遍,脑子里稍微有些印象,这样在后期的学习上很有助益,在大纲出来后,把最新添加的内容和近两年没考的内容多多关注一下,这些都有可能是新一年的考点。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理解是,关键在于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比速度更重要。下面分享我的复习策略。在大三下学期,课程繁重,老师们频繁点名,留给考研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主要集中于晚上和周末。那时我主要是通读了一遍教材,并完成了课后练习题。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课后题并非必要,除非你有充裕的时间,否则专注于教材本身就已经足够,因为后续复习时,你会忙于应对复习全书中的大量题目。暑假期间,我只在家待了六天,那个时期最难熬,炎热的天气和学校的糟糕伙食都是挑战,但只要能坚持下来,就是一种胜利。这个阶段,你们可以开始接触全书,无论是李永乐的还是陈文灯的,差别不大。九月,我集中精力做了李永乐的660题,这是一本很好的资料,涵盖了大部分填空和选择题类型,需要深入理解和反复练习。到了十月,我开始做模拟题,主攻李永乐的全真模拟400题,难度颇高,可能会让人感到挫败,但完成之后你会发现收益颇丰。十一月,我开始做历年真题,那时候做起真题来就会觉得轻松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备考研究生英语的过程中,单词的记忆至关重要,重复三次以强调其重要性。掌握好词汇,将使你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感到轻松,无需担忧词汇量,可全神贯注于阅读理解。完成黄皮书后,我购买了另一本阅读资料——《冲刺提高72篇》。据我体验,这本书的难度相对较低一些,毕竟在冲刺阶段,我们主要的注意力应集中在解决真实试题上,所以我并未通译全书。个人推荐,在这个阶段持续做阅读的目的在于维持解题的手感,不应过分纠结正确与否。同时,此时做阅读时要注意控制时间,每篇文章尽量不超过15分钟,我当时通常能在七八分钟内完成一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融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它的核心在于如何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对这门课,需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也要掌握编程语言如Python或ArcGIS等GIS软件的操作。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例如,空间数据模型(矢量和栅格)、空间参照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缓冲区、网络分析等)以及GIS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流程,这些都是常考点。这部分知识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GIS的应用实例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环境影响评估、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领域中GIS的具体应用,需了解并能解释其背后的地理信息处理过程。这部分凭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来加深理解。
再者,编程能力是现代GIS的重要组成部分,Python语言在GIS中的应用广泛,如GDAL/OGR库、 Fiona、Geopandas等用于地理数据操作的库,都需熟练掌握。先从简单的脚本开始,逐步提升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实践操作不能忽视。理论知识要结合实际操作去巩固,多做练习题,熟悉软件界面和功能,甚至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小项目,这样不仅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