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医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从十月份起,我着手复习政治,鉴于今年的政治大纲相比往年有所调整,我购买了《大纲解析》,每阅读一章便配合完成《肖秀荣1000题》相应部分。由于我对细节的关注,阅读进度相当慢,在考试前两周我才勉强结束第一轮大纲学习和1000题的全部练习,因此,那些能多次通读大纲和反复研究错题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在研读大纲期间,大约十一月上旬,我购入了《风中劲草》,每天挤出一些时间来熟记(或者说是朗读)关键章节。经过几轮重复阅读关键章节后,距离考试只剩下半个月。这时,《肖4》已出版,我买了一本,完成了所有选择题,并将大题内容熟记于心,随后我便步入了考场。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核心在于词汇量,所以背单词至关重要,需要不断重复,以巩固记忆。我采用的是“默默背单词”这个工具,每天坚持学习,到了考研阶段,我已经至少熟悉了两到三遍单词。类似的应用还有百词斩和扇贝等。英语学习的重点是要持续地做真题,反复操练。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短语,要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因为历年真题中常有一些高频词汇重现。此外,优秀的句子结构也可摘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关键在于保持每日练习,包括阅读和单词记忆。
对于作文部分,我不建议临时抱佛脚,那样的作品往往缺乏亮点。一篇出色的作文源自长期的积累。我在读文章时会特意挑选精彩的句式来模仿,并尝试自己构造句子,这既提升了我的表达技巧,也丰富了我的语言材料,为后期构建模板打下了基础。考前我整理了几套模板,在考试时灵活组合运用,使文章流畅且句型多样,我相信我的作文得分应该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它是连接生物学与化学的桥梁,主要研究生命的分子基础。我认为,掌握好这门学科的关键在于理解并记忆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特别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酶的催化机制,这些都是常考点。代谢途径的理解也非常重要,比如糖酵解、TCA循环、呼吸链等,需构建清晰的思维导图,理清各步骤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流动。我建议凭做题来强化记忆,配合实验模拟,加深理解。
遗传学,它揭示了生命的传承规律。孟德尔定律、连锁遗传、基因突变、重组等基本概念要牢固掌握。现代遗传学的内容更丰富,如分子遗传学中的DNA复制、RNA转录和翻译,这部分需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遗传病的分析和遗传咨询的案例分析也是重要考点。我习惯凭绘制遗传系谱图,模拟遗传过程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多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遗传学研究成果,提升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的是“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对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尝试用自有的语言去解释,形成个人的理解框架。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帮助巩固知识,找出盲点。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和同学讨论,都能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