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可以说是四门学科中性价比最高的,不必过早复习,我的复习安排都是按照辅导班来的(如果感觉自己政治有困难的,最好报个班)。我的政治复习也就是从10月1号正式开始的(大家也可以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政治是得选择题者得天下,10月份和11月份主要做选择题,我是结合《精讲精练》和《1000题》进行复习的,基本上就是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1000题》。个人认为《1000题》比较重要,几乎覆盖了所有重要知识点,《1000题》我做了有三遍,第一遍做完把错题标出来,第二遍把错题再做一遍,并结合课本和答案理解透,第三遍是在考前半个月内完成的。此外大家也可以买本《风中劲草》背一背。11中旬各种预测卷也相继出售了,我建议大家可以都买一套,主要刷选择题,如肖秀荣八套卷、蒋中挺五套卷、任汝芬四套卷、肖秀荣四套卷等。至于政治分析题,11月中旬也可以着手背了,主要背肖秀荣四套和蒋中挺五套,今年肖秀荣四套卷分析题命中率很高,通常情况下,把肖四和蒋五背完,分析题一般是没问题的。
考研数学方面:
一、打基础(自学要2个月左右)教材。每本教材配套的课后习题都要看。没学过数学的同学可以把经典的教材拿来,并参考数学大纲来学习其中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大纲中没有规定的章节可以不看,考试一般不会超纲。学过数学的同学如果觉得自己的基础还行,基本概念理论都懂得,也会做基本的习题就可以直接着手使用复习全书。具体做法:每看一节就做一节笔记,把基本的概念、理论整理下来。然后看例题,自己做一遍,如果不会做就看解析,体会解题思路。做完例题就可以做课后习题练手,加星号的和最末尾的难题可以跳过不看。And,自学看不懂怎么办?答:反复思考,反复琢磨。我当时看不懂就做标记,然后集中起来,拿去问别的同学,每次都会受益很多,以前苦思冥想不懂的也会恍然大悟,所以,一定要在自己思考过后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样把教材过一遍之后就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开始下一步!!做真题!!!真题真的非常有用,建议大家至少做3遍,把真题吃透考试也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考研英语方面:
两个关键词:单词,真题。我觉得决定考研的人英语底子应该不会太差,熟悉单词是非常必要的。单词背多少遍都不为过,从几月份开始背单词都可以,因为重复背单词是王道。市面上出的阅读理解,像张剑的黄皮书,难度都大于真题。至少单词要过得差不多了,起码认真过完一遍之后再去碰真题,否则就是浪费。研究真题,研究比单纯做的时间要长很多,切忌阅读求量不求质。真题阅读,在对完答案之后一定要自己翻译一遍,看看自己和答案上的翻译有什么理解错误的地方,非常有效,当然也很花时间。推荐《考研长难句一笑而过》这本分章节对真题的长难句进行了死抠,还是很有助于句子结构分析的提升的。到了后期,作文要根据历年真题作文进行训练,最好写一个自己独一无二的模板,不要和市面上的雷同。其实大作文就只有三种,表扬、批评和各有利弊,各有利弊这里面还包含人生哲理类型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理论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以及设计控制器来实现特定的性能指标。基础的控制系统理论包括系统模型的建立,如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这些都是理解系统动态特性的关键。需熟练掌握如何从物理系统中提取这些模型,并能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分析,例如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计算等。
反馈控制策略是自动控制的核心,比如PID控制器的设计。理解其工作原理并学会按实际需求调整参数是一项基本技能。也要关注到线性系统的优化设计,如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这些工具能帮助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
再者,进入现代控制理论,状态观测器和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是重要部分。要理解LQR(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卡尔曼滤波等高级主题,它们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无人机控制、机器人路径规划等。
学习自动控制理论,除了理论知识外,实践操作同样重要。凭MATLAB或Simulink进行仿真,直观地看到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加深理论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考核的重点,这就需不断阅读文献,跟踪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会建议大家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试题,因这样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不要忽视课堂笔记和教材中的例子,它们往往包含了重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找到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导师进行讨论,有效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