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书从马原开始看,刚开始是很难的,哲学、资本主义原理这一部分很难理解,往花了两三的小时才看不到十页,而且头昏脑涨,个人觉得政治报班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一遍的时候不要刻意去背或者记什么,看完精讲精练去做1000题,用铅笔做。第一遍看下来大概花了一个半月。第二阶段,我从十月份开始转入第二遍复习,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又看了一遍精讲精练和1000题,把所有的错题知识点用陈述句的形式抄写在笔记本上,重点翻看。同时老师带着进行了毛概相关会议和史纲时间轴等的梳理。第三阶段,十一月份的时候,肖秀荣出了一本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个人觉得信息量还是挺大的,每天晚上都会看,大约两个小时,同时开始做真题。第四阶段,十二月份出了任四、肖八,这时候的选择题感觉跟1000题的风格不太一样,很有做真题的感觉,仍然把错题用陈述句的方式记录在笔记本上。肖四非常重要!!大题会有原题,大家一定要仔细看看。
考研数学方面:
我深信数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因为它始终遵循基本原理,不论题目如何变化多端。因此,在正式进入全面复习之前,我仔细研读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教材,完成了几乎所有的课后习题,并且我还攻克了一本大一购买的高等数学辅导书中的所有题目。同时,我记录了关键概念,特别是那些巧妙的积分和微分计算实例。我还对诸如三角函数积分等特定主题进行了归纳整理。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九月下旬,那时我对全书的题目已经有大约80%的把握。
到了十月底,我开始接触历年真题。我认为真题最具权威性,于是购买了数一、数二、数三的所有真题集。我每天早上设定两个半小时来专心做题,严格控制时间并在结束后给自己评分,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将模糊的知识点记录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上午几乎都专注于数学。我这样重复练习了两遍,后来由于时间紧迫,便改为每三个小时完成两份试卷。
起初,我在做真题时得分不高,且经常超时,但随着不断巩固和自我发现不足,我的效率逐渐提高。真题完成后,我开始做模拟试题,直到考前三天才停止。在这最后的三天里,我重新梳理了我的笔记。由于数学考试总是在上午举行,所以我始终坚持在上午进行数学学习。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基石在于词汇,这已是共识。去年我借助红宝书和扇贝单词来记忆,同时坚持每日一句直到考研前夕。我还看了何凯文的考研英语同源外刊,以此扩展词汇并收集阅读材料。每天都保持着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来记忆单词最为高效。起初,我以老蒋的阅读80篇为起点,每篇文章重复三次,务必深度理解,并从中汲取解题技巧。自暑期起,我也开始研究历年真题,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将它们安排在下午完成,并且逐字逐句精读,反复练习,因为唯有熟能生巧。翻译和写作部分也不能忽视,专门的练习必不可少,尤其是王江涛的写作书籍对我帮助很大。总之,英语的进步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平日里的努力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基础是我备考的重点之一。这门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表示、运算原理、编程语言等广泛的知识点。我认为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特别是CPU的结构和工作流程,以及内存和硬盘的角色。掌握至少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如C++或Python,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程序的运行机制。对这部分的学习,我建议多做实践,凭编写小程序来加深理解。阅读经典的计算机科学教材,例如《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也是极好的选。
数字电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包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需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布尔代数和电路分析方法。我个人觉得,用实际的电路图去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非常有效。例如,使用面包板搭建简单的门电路进行实验,直观地看到输入输出的关系。解决电路设计问题,训练了我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我还推荐使用在线模拟工具,如Logisim,它帮助你在没有实物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电路设计和测试。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定期做题和自我检测,凭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了解考试的难度和题型。我也积极参与讨论组和论坛,和其他考生交流解题思路,这对深化理解大有裨益。遇到困难时,我会查阅相关资料,甚至教导师和学长学姐,不断挑战自有的知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