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8月份开始看的马原、毛概、近代史和思修,做好了笔记,上面提到很多归纳好的东西,自己拎一拎整体框架就有了,复习思路会更加明确,没有买大纲解析,可以买石磊的政治真题和模拟题,挑着做点我觉得练练手就好了,冲刺的时候买了《风中劲草》来背效果还行吧,最好背得熟一点,大家最后都会背肖四,我也背了,不过背的不熟,关键还是留个印象,考场上好扯就行了,所以不管怎样只要尽量写出要点,把每个答题框都填满就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较差,目前还没通过六级考试。早在大三上学期我就开始背单词了,起初是用一本厚厚的绿皮词汇书。但到了大三下学期,我转向了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本书相对薄一些,据我估算,一年间我至少翻阅了十几次。十一月时,当我感到焦虑不安,手里拿着这本书,心中便有了安慰,仿佛它证明了我这一年的确在努力学习,这种心理效应不容忽视。
对于处理长难句和阅读理解,我参考了张剑和何凯文的资料。最初,我以张剑的97-06年真题作为练习,坚持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来背诵,虽然有时无法完全记住,但我尽力而为,这样的方法确实让我感觉英语水平有所提高。
至于作文,我在考研帮中挑选了一些我认为精彩的句子,形成了自己的模板。由于深知英语是我的弱项,我在考试前专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训练英语书写,既为了争取分数,也为了减轻考场上的紧张感。考试时,我先打草稿,然后再工整地抄写在试卷上,我想这部分整洁的卷面可能给我加了不少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等数学,是我通往理论物理世界的基石。它涵盖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多个领域,每一部分都是理解和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关键工具。微积分中的极限、导数、积分,是理解连续变化和物理过程的基础;线性代数则是处理多维空间问题的利器,向量、矩阵、特征值等概念在量子力学中有重要应用;概率论则在统计物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学习高等数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概念非机械记忆公式。做题时要注重理解题目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样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也能深化对物理的理解。
接下来是量子力学,这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座里程碑。薛定谔方程、波函数、测不准原理等核心概念,我初次接触就感受到了其深邃的魅力。量子力学的学习需扎实的数学基础,特别是解析函数和泛函分析的知识。理解物理图像也至关重要,比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超定性等现象,都需打破常规思维,接纳新的观念。在实践中,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实际计算,如氢原子模型的求解,这既能锻炼计算能力,也能帮助直观感受量子世界的奇妙。
在复习这两门课程时,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保持持续的专注力。对难点,我会多次复习,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我也积极参与讨论小组,凭与同学的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我会定期做模拟试题,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并按反馈调整学习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