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猜大多数同学都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何时启动政治复习比较合适,会不会九月起步就太迟了?实际上,你可以在七月就开始,因为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大约在六月左右就会面世。它与八月底教育部发布的大纲解析差异微乎其微。肖秀荣的一系列产品都非常出色,只要按照书本上的指示,依照发布的顺序购买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测验具有高难度和密集的试题,因此评估的关键在于解答的精确性和效率。考生应集中精力提升这两项技能。在这样的考试中,专攻复杂问题并不明智。首先,我们以同济大学第五版教材为基础进行复习,确保理解基本定理,并逐一验证例题,每道课后练习都需正确完成。数学复习时,浮躁的态度是大忌,每个人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度过这一阶段。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阶段,将重心放在大量的习题演练上,选择与考试难度相近的习题集至关重要,过于困难的题目并无实际价值。第三个阶段则侧重于模拟测试,务必认真对待历年真题。关键是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找一段完整的两个半小时进行实战演练,合理规划答题时间。数学全书需要反复研读,做题过程中,标记出那些经典却未解决或难度较大的题目,后续再刷题时仅专注于这些标记过的题目,否则时间会显得紧迫。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觉得后期的模拟是很重要的,从十二月初开始,我开始了每天基本上是三天一考,下午两点至五点,我都是在自习室里模拟考研英语,做了张剑的五套题和最后模拟五套题。模拟的作用不是在乎对错,而是要在乎时间能否安排合理,因为真到了考场大家都很紧张,所以时间一旦安排不合理,很有可以会一直烂下去,最终使得自己的考试悲剧。我在这里特别强调模拟的作用,以我为例,我在前段时间大量研究真题的基础上再进行模拟,整体的效果是不错的,这次英语考试比较简单,整体选择题的情况是可以的。通过上面的论述,我把自己的初试整体的情况都说了一遍,我想初试准备需要的耐心和坚持,还有就是要务实基础,另外就是要一以贯之,不可中途放弃。相信因为付出,所以有收获。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气象学基础综合的核心内容包括大气物理学、气象学原理、气候学和天气预报等部分。对大气物理学,掌握气体状态方程、辐射传输、热力学平衡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些理论为理解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气象学原理则涉及风、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需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来解析实际的气象现象。
气候学的学习,需深入了解全球气候类型、气候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这需具备一定的地理背景知识,对气候模型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可能的情况。天气预报部分,主要涉及到天气系统的识别、发展和演变,以及如何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测,这部分既需理论知识,也需实践技能。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扎实的基础。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公式,不只是机械记忆。结合实例进行学习。凭分析真实的气象案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再者,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巩固记忆,提升解题能力。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和其他同学交流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帮助深化理解,拓宽思路。
我在学习过程中,特别重视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我会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凭模拟实验理解大气环流模式,或者用所学的气候知识解释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样的学习方式我感到更有成就感,也使我对这个学科有了更深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