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金融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午后和晚餐后的一段时间,我会专注看政治,确保每日完成一章的学习并做相关选择题,偶尔会超时。我对政治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相对轻松。我要告诫理科生,暑假开始接触政治是比较理想的安排。惨痛的经验告诉我,考试前夕不宜在政治上投入过多精力,不必强求记住所有预测卷的答案,重点记忆关键点就足够了。毕竟,在北京这样的考区,即便你将肖四的答案一字不差抄上去,也不可能拿到满分,政治并非拉开分数的关键科目。所以,尽量腾出宝贵的时间来巩固数学,保持解题的感觉。
考研数学方面:
我于八月初启动数学复习,首阶段持续至九月中旬,主要工作是重温考研期间的数学笔记及全面复习教材的第一轮。笔记涵盖了课本的基础概念,学习数学必须深入理解课本,确保掌握大纲规定的所有知识点。实际上,考研中的大多数问题都非常基础。在复习全书中,我坚持独立完成每个题目,用卡片遮住答案,无论会做与否都会做标记,以便为后续的二刷做准备。遇到完全无从下手的问题,我会暂时放下,次日再攻克,直到理解解题方法和涉及的概念。进入十月份,开始了全书的第二轮,依然从头至尾过了一遍。第一遍能解答的题目,我仅列出大致步骤,未解出的则详尽重做,大约在十一月上旬告一段落。第三轮,我配合课本梳理知识点,并开始做历年真题,可惜时间紧迫,只来得及做一遍,让我稍感遗憾。之后,我还尝试了合工大的五套题,但个人觉得帮助有限,而且仍有错误。转瞬即逝,考研的日子已近在眼前。建议大家:数学是决定分数的关键科目,务必制定好复习计划,确保每天都能有所进步。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推荐进行适量的阅读训练。利用暑假的时间开始接触真实试题,因为英语的实际考题具有极高的价值。每次完成一套题目后,务必仔细核对答案,因为真题中的词汇常常会重复出现。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以及解题的方法至关重要,有些题目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因此你需要揣摩命题人的期望,选择他们可能期待的答案。在整个备考期间,至少要精做英语真题五到六次。对于完形填空,可以稍晚些时候开始,因其分数最低,通常在考试中被安排到最后解答。我的作文准备工作从九月开始,要有针对性地记忆,防止内容重复,最好是根据不同主题为自己定制独特的模板。新题型往往较为简单,但要抓住其内在的论述逻辑。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融学综合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投资学等多个领域,这就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模型、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则要深入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这两个部分需大量阅读和理解,配以大量的习题训练,真正掌握。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部分,你需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功能和风险。金融机构的角色和运作机制也是考试的重点。这部分内容比较实务,建议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会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投资学是我认为最需深度思考的一环。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等内容,不仅要求理解其理论,还需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投资决策中。这部分多做一些计算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思、练”三步走。我会仔细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和逻辑;,我会尝试用自有的话解释这些概念,以此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凭做练习题和模拟试题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我还经常参加讨论小组,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这对我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非常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