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起步复习较迟,我在这一科目的投入时间相当有限,导致考试时对题目不够熟悉,往往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有一次,面对一道十分的大题,我仅勉强写了两句,因此得分想必不会理想。对于政治,我专心做了1000题,并且背诵了肖四大题(肖八大题只需做选择题)。一定要信赖肖大神的预测,他的大题押题非常准。我还阅读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和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感觉比风中劲草或蒋中挺的资料更为清晰易懂,特别是冲刺背诵笔记,对提高选择题能力特别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下午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早晨往往容易感到疲倦。开始时,建议先通读一遍教材,尝试解决一些示例题和课后习题,但切勿过度沉迷于课本,毕竟它并不完全覆盖考试范围。我曾经在这个问题上耗费过多精力,反复精做课后题,如今回看,实则是无效用功!课后习题不必全部完成,重点放在计算部分。我个人推荐使用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特别是对于高数部分,非常实用,值得一试!数学题型虽多,但基本规律是固定的,多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对比相似题型,这将大有裨益。多次翻阅并熟记自己的笔记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尝试背诵,显示出数学笔记的价值。在打基础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听课、记笔记,并反复温习笔记,尽可能地阅读全书。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参考资料,你可以选择《恋练有词》作为词汇学习,配合黄皮的真题集以及王江涛的高分英语写作。英语复习的核心在于词汇和实战演练。我从七月份启动考研准备就开始背单词,每天早晨用半小时,起初全面掌握,接着剔除已熟悉的词汇,重点标记常用词汇。接下来的轮次专注于高频词汇和其他陌生词,直至只专注高频词。关键在于重复记忆,不必强记每个词的所有含义,理解两到三种主要词性的意思就足够了。
真题部分,我总共做了三遍。初次尝试错误颇多,一是词汇生疏,二是缺乏解题策略,也许七八月时心态尚未完全投入。但初期失误无妨,重要的是仔细研究答案解析,反思因哪些词汇或句子理解不当导致出错,并记录这些单词,学会如何剖析长难句。第一遍解析务必仔细,这样能学到不少解题技巧。随着词汇量的增长,第二遍、第三遍做起题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至于作文,王江涛的高分英语写作是不错的选择。结合模板,表达个人见解,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你的作文基本上就不会拖后腿。翻译需要长期积累,短期内猛攻效果不佳,除非英语基础特别薄弱,否则不推荐专门寻找资料训练。使用真题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练习便足够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运筹学、决策理论、系统分析等多个领域,要求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尤其是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知识。复习初期,我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巩固上,确保自己在面对复杂的模型和算法时能游刃有余。
理解并掌握各种管理模型是关键。例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我会凭做大量的习题来熟悉这些模型的应用,并尝试用它们去解析生活中的案例,以此加深理解。对决策理论,如风险决策、模糊决策等,需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计算过程,不仅仅是公式。
再者,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学习管理科学的精髓。北航的试题往往注重实际应用,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关注最新的管理科学研究动态,有助于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我经常利用网络资源,比如科研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好的解题技巧和速度也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定期进行模拟测试,锻炼自有的答题节奏,也能发现自有的知识盲点,及时查漏补缺。学习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思路和答案,也是提高分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