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政治复习时,最好先浏览一下历年的真实试题(我个人是后期才这么做,其实提前看更佳)。接着,我会按照大纲和任汝芬的系列一进行学习,同时完成系列二的练习题。不过,我发现专注于系列一并不太有效,所以我决定只依赖大纲。虽然我不认为阅读系列一是必要的,但系列二的题目,特别是选择题,是必须做的,这有助于识别可能的考点,从而使我看大纲时能更加聚焦。大纲我反复研读了很多遍,具体多少遍已记不清了,每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会查阅。我在9月1日开始了政治复习。
我把红宝书(也就是大纲解析)当作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饶有兴趣地细读了两遍以上,并结合着做肖秀荣的《1000题》。到了10月,风中劲草出版后,我就把红宝书放在一边,因为它太过冗长,而考试需要集中于关键点。每做一次《1000题》,我都会在答案旁边记录之前做错的选项,这样下次查看时能加深记忆,错误率也会显著下降。我坚持这样实实在在地完成了《1000题》三遍。
考研数学方面:
简单说下数学的用书吧:课本是《高等数学上下》同济第六版、《线性代数》同济第五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大第四版。然后最重要的是二李的《复习全书》和《历年真题》,这个最好多撸几遍。。还有曹显兵的《概率论复习讲义》,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复习讲义》。我还买了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但是没时间看了。还有张宇的模拟8套卷,就做了一套感觉好难。学数学的主观问题。有些同学对数学有天生的恐惧,说实话我本人的数学也不好,大学期间数学课程也就刚及格的水平,所以大家只要好好努力,一路坚持下去,肯定会得到满意的分数。
考研英语方面:
10月份,开始做真题,每一篇文章都要精读细读。11月份,开始背作文了,并且着手练一下其他题型。新题型、翻译、完形填空。阅读不能放下,继续练习。我的作文不好没有发言权,虽然有套模板分低之说但是自己写的错误连篇岂不更糟?我的建议是不要生背模板而是摘抄好词好句,重新组合升级成自己的2.0版抱着背。英语不建议做模拟题,质量啊出题规律啊跟真题差距还是很大的认真研究真题就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普通化学这门科目,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掌握原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定律、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这些概念构成了化学的基础框架,理解它们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后续的复杂知识。
在原子结构部分,理解电子云模型和波函数的概念,以及周期表的规律性,这对预测元素性质非常有帮助。对分子间作用力,一定要明白范德华力、氢键的重要性,它们不仅影响物质的状态,也是决定许多环境化学过程的关键因素。
热力学部分,要深入理解并掌握三个基本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原理,它在环境科学中常常用来分析自然过程的方向性和可能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内容也非常重要,要熟练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并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再者,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是普通化学的重点。对酸碱平衡,理解质子传递和离子强度对溶液酸度的影响,学会使用pH和缓冲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氧化还原反应则需理解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这些都是解决环境工程中如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问题的基础。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结合课本和习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阅读教材时尽量理解非死记硬背,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查阅资料或者教他人。做题则是检验理解程度的好方式,凭大量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定期复习也很重要,防止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