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资料跟着肖秀荣走准没错!9月份开始看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建议先看容易的史纲,再看马原毛中特思修。刚开始学不要贪快,每章每节认真看,不要对政治抱有太抵触的心理。看完一章精讲精练做相应的1000题,做的过程不要返回去看书,对完答案再去复习书中的内容。做题时写在其他的纸上,可以标记一下做错的题目,因为1000题最少做2-3遍。这里大概花1-1.5个月。10月份中上旬开始做真题,同时开始再看《知识点提要》,相当于《精讲精练》的简版,更突出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再做1000题,做错两次的题目特别标记。这里花1个月左右。9-10月重点还是在选择题上。11月份看《考点预测背诵版》,开始背诵主观题的答题材料。再做《1000题》,做错2-3次的题目要重点注意了,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和时间都要搞清楚。完成《8套》的选择题,错误的题目标记,主观题的答案每天背一背。8套卷的选择考了很多犄角旮旯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形势与政策》小册子,看看就行。随时关注肖秀荣老师补充更新的材料。12月份《8套》选择再做一遍,完成《4套》,主观题答案背诵。2017年的政治主观题肖秀荣是全部押中,在8套和4套里面。选择题40以上不难,主观题还是多写吧。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的基础近乎为零,是从今年三月才开始从头学习的。我积累了两大本厚厚的笔记,并坚持在纸上详尽地写出课后题的解答步骤,力求清晰不遗漏,以便于查找错误。我会特意标注出那些还没掌握或者原本会却做错的题目。初次尝试进展缓慢,我购买了660题但并未动笔,因为听闻其难度大,我选择了绕行。不过,我对核心知识点的笔记进行了深入的两次复习。之后,我又购入了一本复习全书并完成了一次通读。进入后期阶段,我转向了全套的真题和模拟题训练,同时注重剖析自己的错误。许多人推崇的复习全书确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未使用的660题则成为了一个小小的遗憾。在数学这个科目上,我发现投入与收获的比例相当高,精研考纲涵盖的教材多次,其效果远胜于草率地翻阅多本书籍。因此,购书时应避免贪多嚼不烂。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资料包括《单词红宝书》、张剑的基础阅读集150篇、官方真题黄皮书、《写作160篇》以及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考研英语侧重于理解能力,因此词汇量是关键。我在初期阶段只专注于背单词,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十月份,直到我对单词有了深入的理解为止。大约在五月,我开始通过阅读理解来寻找语感,选择了张剑的基础阅读集,虽然这本书与真实试题存在差异,但我并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八月起,我转而投入真题的训练,特别是阅读部分,需要反复操练并深入剖析每篇文章。对于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我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只是完成了真题中的相应部分。十月份,我开始准备作文,主要以背诵范文为主,几乎没有实际写作。起初,我使用王江涛的教材,后来发现其大作文的风格并不适合我,于是改用了一本较为少见的《写作160篇》来准备大作文,而小作文仍沿用王江涛的书籍。近年来,客观题的难度有所降低,并且我个人在阅读理解方面有一定优势,这使得我在考试的前期客观题部分表现良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纺织材料学”是一门深入研究纤维、纱线、织物等纺织品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包括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纱线结构与性能、织物的力学性能、染整工艺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凭这门课程的关键。
对纤维部分,你需了解各种天然纤维(如棉、麻、丝)和人造纤维(如涤纶、锦纶)的特性,以及它们的加工方式和用途。纤维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比如纤维的长度、细度、形态都会直接影响其强度、吸湿性、耐磨性等。
纱线部分,重点关注纱线的结构类型(如环锭纺、气流纺)、纱线的质量指标(如条干均匀度、捻度)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最终的织物性能。纱线的形成过程——从纤维到纱线的转变,也是重要的理论知识。
至于织物,需理解不同的组织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纹)以及它们对织物外观和性能的影响。织物的力学性能,如拉伸、撕裂、顶破等,需结合实验进行理解。染整工艺的学习也不能忽视,它是决定织物色泽、手感、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把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梳理出来,形成自有的笔记。理论联系实际,多做实验,凭观察和操作来深化理解。再者,多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定期复习,巩固记忆,尤其对复杂的概念和公式要反复推敲。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要害怕,向老师教,或者和同学讨论,这样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保持好的心态,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每一个难点都有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