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资料:肖老师的全套书+《风中劲草》复习时间:前松后紧,尤其到12月份,政治花的时间一定要多,我的政治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因此我就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方法,想考个比较高分数的,政治的复习分成三轮:第一轮:看一章《精讲精练》,做相应的1000题,这一遍一定要细一定要慢,要保证自己看懂,看透,我是跟着老师学的,所以精讲精练是略看,1000题不要直接把答案写在书上,写在一张白纸上,错的多了也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分析透彻。再看一遍《精讲精练》 看自己之前有标注的,在做一遍1000题,注意错题的分析。给《风中劲草》列框架,一边看一边列出框架,这本书非常的适合背诵。并做《讲真题》这本书,做历年的真题。第二轮,背诵,花式背诵,我这部分没有做好。第三轮:最后阶段,肖八肖四出来之后,大家就买来做就好,做完之后要把这两本全部背过包括选择和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最好尽早着手准备,别像我第一年那样,拖到六月才开始,结果时间紧迫,只来得及做一套真题,真是心酸的回忆...所以,我建议你们立刻启动基础知识的学习,对照大纲,把教科书上的练习题逐一过关,确保理解和掌握基本定理与概念。通常到五、六月份时,你的基础阶段应该已经完成,接着就可以进入强化阶段。我个人用的是二李的复习全书,刚开始做可能会觉得挺吃力,很多题目可能无从下手,但请保持毅力,建立一个错题集,记录你不懂或做错的题目,包括页码、涉及的知识点,还有你的错误解答和正确答案,这样以后查阅会非常方便。第二遍读全书时,你会感到轻松一些,当然还是会有难题,这是正常的,全书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偏题和怪题,不用太过纠结,做个标记就可以了。第三遍结合错题集再仔细过一遍全书。接下来的重点是真题,务必高度重视,至少做三遍,第一次可以慢慢解决每个问题,记录下不解之处,深入探究;第二次尝试限时完成,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虽然具体安排因人而异,但定时模拟测试确实大有裨益。此外,可以购买一些模拟题来练习,但不用过于钻牛角尖,错了就看看,关键还是要将真题彻底吃透。最后,在考试前夕,你的错题本将成为宝贵的复习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方面,3月份的时候我就把真题打印了一份,当时就是一边背单词,一边做真题,没有系统做,就当成练习,错的惨不忍睹,阅读平均错3.5个,但每做一篇真题文章,我就会仔仔细细把文章搞透,单词查清楚意思,在文章中的用法,难句弄清楚句式结构,自己把它翻译出来(有人可能觉得真题很宝贵,不能随便做,这个要看个人情况,我当时从来没用真题模拟过)。按照这种方法坚持到暑假,也有了不小提高,阅读能达到错1~2个的水平了。暑假开始准备的作文,买的朱伟的作文书,感觉这本书很水,不过也看完了,每天早上也会背一篇。暑假之后我在英语复习上没什么大的变化,就是单词还是坚持背,真题还是坚持刷,还跟原来一样,死抠每一个单词,句式。10月底的时候真题抠的差不多了,我买了一本阅读黄皮书提高版,也是当做考试严格模拟,4篇阅读尽量在72分钟完成,最多不要超过80分钟。之后的时间(10月份之后),我就一直是抠真题和阅读模拟交替进行。每天吃过晚饭的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进行写作练习,自己随机想一个大小作文题目(觉得有出题可能的),然后开始写,也是模拟成考试的样子,规定时间(大概50分钟左右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考试。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专业基础涵盖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个子领域,这些都是构建计算机知识体系的基础。在复习时,我将每个部分都视为独立但相互关联的知识模块,逐个击破。
数据结构是核心,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栈、队列等)的特性及其应用至关重要。要深入理解排序和查找算法,例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这不仅需理论知识,更需凭编程实践来提升。
操作系统部分,重点在于理解进程与线程的区别,内存管理机制,磁盘I/O操作以及文件系统。这部分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凭模拟实现简单的操作系统功能来加深理解。
计算机网络则要求理解TCP/IP五层模型,熟悉各层的主要协议,如HTTP、TCP、UDP等,并能解决实际的网络问题。我建议多做些网络实验,比如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这样直观地看到网络通信的过程。
在准备这些科目时,我一直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对每一个概念,我都尽量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我也会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比如编写代码实现一个算法,或者设计一个简化的操作系统模型,以此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
我非常推荐使用在线资源,如LeetCode、Coursera、Stack Overflow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习题和讨论,有助于深化理解。参加一些编程比赛或项目实践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