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让我们从八月开始探讨政治学习。一个月足以浏览完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每日一章,并随之完成对应的1000题,同时标记关键点。我个人直接看书的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参加辅导课程,尤其是那些讲解选择题技巧的部分。等红宝书出版后,阅读一遍(它相当于精讲精练的精华版),接着重温1000题。1000题至关重要,多刷几遍。十月份,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会出现,那时就可以开始记忆。书中会标示哪些内容需熟记,至于记忆方法因人而异,我倾向于通过解题来巩固,边做题边吸收。空闲时多练习选择题,非常有益。大题不必过早准备,十二月开始背诵,提前太多容易忘记。到时主要依赖肖秀荣的8套与4套,加上蒋中挺的5套,以及各类模拟试题(如任汝芬系列),做选择题,大题只需理解涉及的知识点并能书写。第二轮复习应侧重于填补第一轮的遗漏,分别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做题,即完成《任之二》的客观题部分。这可能会对你的自信造成一点冲击,因为这本书题目繁多且考察深入,许多细微之处也会成为考点。我当初完成时,准确率低得可怜,还来不及做完所有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我选择的复习资料是《高分指南》,这本书我至少研读了三次。也有人推荐老吕的600题,但由于备考时间紧迫,我仅专注于《高分指南》和一些专家解析。这本指南非常奇妙,它详尽地归纳了知识点,并且每个例题都极具代表性。对于数学复习,理想的顺序应先是高等数学,然后是线性代数,最终是概率论。这是因为高等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它是后续学习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关键。例如,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需要用到积分,同样的,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需要积分知识。此外,线性代数中的概念、定理和推理繁多且抽象,所以最好尽早开始复习并不断巩固。相比之下,概率论的题型较为固定,考研中变化不大,其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可见。每年都有考生试图在最后一两个月内临时抱佛脚复习概率,但往往效果不佳。因为到了最后一个月,你需要同时兼顾政治的记忆、专业课的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系统复习一门新课程。所以,概率论在初期就应该列入复习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大概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积累,每天坚持背20分钟左右单词,当时用的恋恋有词,都差不多,选择一本单词书足以,必须坚持背,特别注意熟词僻义。中午做篇阅读(只做真题!!!),不要贪多,一篇阅读做细点,里面的每个单词、语法长难句都要弄懂,还有题目的套路尝试去积累,真题大概做三遍,后期10月以后开始积累作文素材,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完型我没有特别好的方法,重在平时积累和对句子的感觉,以及联系上下文的能力,做过几篇之后一定能找到感觉,千万别在没开始的时候就放弃这10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跨国公司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要深入理解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等,这些理论是理解和分析全球贸易格局的基础。国际金融则涉及到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平衡等内容,需掌握基本的货币银行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案例中。至于国际市场营销,不仅要知道4P理论,还要理解不同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和文化差异。跨国公司的管理涉及到战略规划、组织结构、跨文化沟通等,这部分需结合实例进行深度思考。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节的学习结束后,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核心概念和逻辑关系,这将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凭阅读最新的商业新闻,分析跨国企业的决策,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凭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对难点如汇率计算或复杂的国际贸易模型,我会推荐使用多媒体资源,比如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或者参加在线讨论小组,与他人共同探讨和解疑。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避免临时抱佛脚,是要持续不断地巩固和深化理解。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大量的知识点和复杂的理论,可能会感到压力,但,每一个挑战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要持之以恒,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