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俄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第一年政治学得真的是很迷茫,配合着肖秀荣1000题来同步做的,只做选择题,每看完一章做一章,但战线拉得老长,对的没记住错的也没记住。临近考试1个月到20天的样子,各种猜题押题卷就出来了,大家都是虽然知道那种买了也不看了,不买又觉得好像比别人差哪儿了的心态。由于一些前辈们跟我推荐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所以我就背的最后四套题的大题,但是其实只是背得模棱两可并不是每一个都很清晰,押中了一题半。至于时事政治用的也是肖秀荣的。复习建议:政治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大家拉不开差距,只要不拖后退就行。政治的复习可以从当年的红宝书发布以后开始,也就是9月中旬以后。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一直对英语不太擅长,从孩童时期到大学阶段都没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四月时,我已完成了考研核心词汇的第一轮记忆,推荐使用俞敏洪编辑的小红书版本和何凯文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每日坚持背词是不可或缺的任务,初期可能进展缓慢,比如每天50个,逐渐加快速度,最终能达到一天100至200个,到了后期,快速回顾核心词汇仅需三日。(建议将易忘词汇记录在小笔记本上,反复温习直至牢记)不必一字不漏地掌握所有单词,理解关键核心词汇就足够了,如果基础扎实,可以继续深入背诵。对于语法,何凯文的长难句解析值得一试。历年试题至关重要,它是提高分数的关键,保留最近两年的题目用于后期模拟考试,其余的应多次练习,务必彻底理解每个单词和复杂句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外国语言基础”这个科目,顾名思义,是对外语全面能力的测试。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需下足功夫。听力部分,我经常凭观看俄语电影、电视剧和新闻来提升,这样既能了解俄国的社会现状,也能提高理解速度。口语练习则需找语伴,不断进行对话实践。阅读部分,我会定期阅读各种类型的俄语文献,从经典小说到现代报纸,以此拓宽词汇量和理解深度。写作则要多练,模仿优秀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注重语法的准确性和逻辑的连贯性。
“俄语语言文学文化”这门课,要求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我建议大家广泛阅读俄罗斯的经典文学作品,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普希金的诗歌等,这些作品能帮助深入理解俄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研究俄国历史和社会变迁也是必要的,因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了解历史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典故和隐喻。参与课堂讨论和撰写论文也是加深理解的有效方式。
学习这两个科目,我发现持续的练习和不断的反思至关重要。对语言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日积月累的磨炼。保持对俄语文化的热情和好奇心,能使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也更可能在考试中脱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