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说到政治,现在都很满腔愤慨,我当时学的很痛苦的,最后是险过线呐。9月后旬开始看的,第一遍(红宝书)看的很粗略,就跟翻书一样的和着(肖)1000题做题,结果后来就被自己坑了。因为时间是花了,却没试着去理解,所以效果不好,就开始焦虑了(因为越到后面时间越紧,压力也开始大了),感觉这真的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忧伤的一门了。所以建议第一遍好好看吧,不要胡乱看,后期的时间都是很重要的。政治早期就打好客观题基础,理解好知识点,在三件套之后我推荐买同样是肖秀荣出的知识点提要,很多同学选择了疾风劲草背诵,我也买了一本,但是对于那种画风清奇的配色实在接受无能,并且听说其中错误很多也就放弃了它。事实证明,即使是决心背诵疾风劲草的同学最后也没人去背。我建议如果不是想在政治上拿80以上的分数就不要再想着背诵选择题部分的知识点了,真的太浪费时间了。
考研数学方面:
用张宇的18讲和李永乐的线代讲义,练习题用李永乐的660和张宇的1000题。基础特别差的可以看一讲视频看一讲书本内容,再做一下1000题的A部分。线代讲义也是这个节奏。争取6月到七月一个月看一遍。七月到八月着重理解定义、定理,我觉得非常受用,尤其是后来做题遇到难题时,从这些定义一类的知识入手,反而更容易做出来。八月到九月开始做660和1000题剩下的部分,九月上半月把这两本书的不会的题再看看,下旬就开始做真题。用张宇的30年真题大全解,把30年真题从头做一遍,快的一天一套,慢的三天两套,做完一定要将不会的整明白。前十五年的不用掐时间,后十五年的尽量掐一下时间做,从十月中旬开始做后十五年的题第二遍,到十一月中旬开始做模拟题,还有做很多拔高题目,还会有解题思路和技巧的讲解,然后我又做一了张宇的8套题,有时间再做一下4套题,考前3-5天左右要全真模拟一下,买上答题卡掐时间做模拟题或做过的真题都行,练的是准确度和考试氛围。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本科水平是刚过六级。其实我觉得考研英语跟四六级关系不大。先看单词,坐到自习室就看,五六月之前就一直在看单词,记不住,多看多看多看。。。后来我每天下午先做阅读,做完了翻译一两篇,有一次一口气翻译了三篇,简直是恶心吐了,不过翻译了一遍也是很有帮助的,大概九月中旬做完了第一遍真题,有买了一本不带详解的书做第二遍。。后来十一二月做了几套市面上的模拟题。还有,真题的阅读,最好多读读。十一之后买了大作文书,里面有历年的真题作文,作文模板类型之类的。我就背了那十篇小作文必背十篇大作文必背,背完默写,这二十篇断断续续的背到十二月份,也没背压题之类的,最后自己摘了一份所谓的模板吧,祝大家写作文时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课程,包括了晶体结构、相图、力学性能、热处理等核心内容。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晶体结构部分,你需了解不同类型的晶格,如立方晶系、六方晶系等,以及它们的对称性特征。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计算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深入理解和应用相图是考试的重点。你需能够分析不同成分合金的平衡转变过程,理解单相、双相、三相区的形成条件,并能按相图预测材料的性质。这部分需大量的实践练习,理解和记忆各种典型相图。
再者,力学性能的学习,包括弹性、塑性、韧性、硬度等概念,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的理解,这些都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也是材料选的重要依据。对热处理部分,理解退火、淬火、回火等工艺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每个主题都梳理出一个逻辑线索,这样避免复习时的混乱。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凭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尝试自己绘制或解析相图,模拟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不仅要多做题,还要善于反思错题,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
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每周设定一天为复习日,将一周所学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确保知识点的巩固。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自己,你一定能在《材料科学基础》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