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后期小草+模拟题+背肖八,首先每天两套模拟卷的选择,先做的肖八,然后做了一些市面上买到的模拟题,因为肖八今年的题目好多是1000题和时政册子里的,所以做完分数比较高,平均42.43的样子,但是做别家的模拟就各种不顺手,也不知是别的卷子出的太偏还是自己不扎实,在连续的几套35分左右之后我就放弃了题海战术,开始回归知识点,看小草和肖老师的知识点背诵小册子(小草是本好书,然而我到最后都没看完,可惜了)。这段时间我还背了些东西,主要就是肖八和20题,肖八连读带背每天半套,用了半个月时间好歹过了一遍。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也是许多人头痛的一门课,特别是文科生跨考数学的,要早准备,我是去年12月开始准备的,也是放在上半年完成一遍课本外加一遍全书,下半年重点按时间做真题!课后的习题不必都做,但每种类型你得会啊!李永乐的全书也是公认的好资料,上半年你要完成一遍,还有在后期一些定理公式你忘记的话要及时回顾课本,这是上半年你要完成的任务。{你如果在看全书时有困难,你可以先看看教材一类的。下半年你要完成重点按时间做真题!数学在早上考你就在早上做真题,每天一套,一开始可能受挫严重,把不会的及时找到原因,以后会慢慢好点!数学2005-2020你做完了两到三遍,你可以吧1992-2004数学真题做做看看,这针对有余力的同学,没有余力的还是老老实实吧2005-2020真题做好,课本定理公式记好啊!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着特殊的喜爱,而且我的英语水平也不错。在解决数学问题的间隙,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沉浸在英语阅读中,对我而言是一种乐趣(这可能是少数人的体验)。我坚定地保持每天两小时的英语学习,直到考研前一天都在坚持(考试前夕还练习了两篇文章)。我没有依赖任何如“恋恋有词”这样的工具背单词,而是从1998年的真题开始做起,每次遇到不熟悉的词汇,都会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并且确保每天都有时间复习这些词汇。我认为这样能把握住考研的核心词汇,做得越多,就越能识别常出现的词汇和易混淆的词。闲暇时,我会默默诵读已经做过的文章,像读故事一样,借助情境来记忆单词,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强化方法。毕竟,足够的词汇量是英语的关键,否则阅读会让人感到无比困扰。接下来是语感的培养,有人问我如何定义语感,我自己也难以言表,只能靠领悟。大概就是面对复杂的句子,你可能无法立即准确翻译,但凭借语感,你可以大致理解其含义。尽管模糊,但在面对选择题时,你的理解足以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提升语感,我不停地阅读,反复地阅读,直到我能迅速处理那些对许多人来说棘手的长难句。做题时,不必过于纠结细节,关键在于做对,而后再深入分析。通常,我会花费四十分钟完成两篇阅读,随后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整理新词汇并逐句翻译全文(这是必须要做的,偷懒只会让你后期付出代价)。我从五月份就开始限时做阅读,每篇不得超过18分钟,实践证明这对我是合适的。因为真题数量有限,如果每篇都耗时半小时来精研,未免浪费了宝贵的练习机会。我每天投入两小时学英语,如果你觉得不够,可以增加一小时,但不建议超过四小时,毕竟数学也需要足够的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流体力学部分,理解和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至关重要。无论是管道设计还是设备选型,伯努利方程都是分析流体流动状态的基本工具。了解流体静压和动压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流体的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热力学是化工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第二定律,尤其是熵增原理。这些概念对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和可行性有决定性的作用。掌握各种热力学函数如焓、熵、吉布斯自由能等的性质和应用,更准确地进行过程分析。
再者,传质与传热是化工生产中的关键环节。要熟练运用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凭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来解决问题。扩散、对流传质和膜分离等基础理论也需扎实掌握。在传热方面,理解并应用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等,帮助设计和优化换热器。
实验技能同样重要。凭实验,直观感受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模拟蒸馏、吸收、精馏等实验,不仅能熟悉化工设备的操作,也能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
学习化工原理,除了理论知识,还需大量练习。做题和案例分析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如Aspen Plus,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团队合作和交流同样不可忽视。在化工领域,往往需多学科交叉协作,好的沟通能力能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