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文献语言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建议基础一般的同学暑假就要开始看书了,虽然九月十月才出大纲,但是变化不会很大的。然后十月左右开始第二轮,十二月开始密集刷题。建立自己的笔记和错题本。大题不用慌,肖八出来之后开始准备就可以了。大题的要义就是关键词一定要记住,然后能自己串起来就可以。有些同学觉得背起来很痛苦,作为一个考前一天晚上还在背书的人,我给的建议就是理解理解再理解,不要说政治就不需要理解了,写出这些答案的也是要吃要喝的普通人,他们的思维逻辑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的逻辑,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从上层建筑到底层基础之类的,当你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会怎么思考,这样建立起来有逻辑的框架就会记得比较牢。
考研英语方面:
"掌握阅读,便掌握了胜利的关键"此言非虚,无需沉迷于模拟试题,真正重要的就是真题!然而,做题不应流于表面,每篇都需深入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改正错误的答案上。每做完一篇文章,务必要确保自己彻底搞懂为何出错。此外,每个新词汇都需要攻克。(我个人曾尝试背诵《恋恋有词》,但发现容易遗忘,于是我就把我做过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的陌生词汇,按年份分类记在笔记本上,这样一来,再次碰到相同的单词也能迅速查阅。我没有额外去背单词书,因为熟悉真题中的生词,实际上已经足以应对大多数考试情况了。)至于解题策略,首先我会为文章标出段落,接着浏览题目,勾勒出题目的主要信息,然后开始阅读文章。只要你能大致理解文章内容,并保持细致的态度,通常都能顺利解答。
考研专业课方面:
语言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它涵盖了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首要任务。例如,要清晰地了解什么是音素、音位,如何区分词法和句法等。我建议凭阅读经典的语言学教材,如Chomsky的"Syntactic Structures"或Saussure的"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做大量的练习题以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比如分析句子结构,解释词汇意义的变化等。
中国文献语言基础则需对中国古代文献有深入的理解和扎实的基础。这包括熟悉各种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以及对古汉语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我个人觉得,《马王堆汉墓帛书》、《敦煌遗书》等原始资料的研读非常有益,它们能帮助直接接触古人的语言,感受其韵味和变化。熟读《说文解字》、《广雅》等经典辞书,帮助积累词汇知识,理解古人对语言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定期复习至关重要。我会每周设定一天为回顾日,把一周所学的知识重新梳理一遍,巩固记忆。我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尝试用学到的语言学理论去分析实际的语言现象,或者从古文献中找出实例来验证理解,都能你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把握。例如,你选取一段古文,尝试用你学过的句法理论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