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推荐避免机械记忆,也不要过分依靠预测题库。等到九月时开始看红宝书会更合适,对于文科生来说,即使红宝书出版后开始准备也不晚。在回答问题时,几乎没有地方需要你一字不差地复述原文,关键是要准确掌握概念词汇,语言表达得体,过分背诵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此外,不要过于依赖那些所谓的预测书籍。诚然,它们有时能命中一些题目,但依赖押题可能会帮助你达到分数线,却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让你脱颖而出,因为仅仅过线是不够的。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词汇书,选择并不严格,我当初使用的是何凯文的书籍,还有一本绿色封面的,但我强烈推荐李剑的词汇书,你们可以找来看看,它的特点是将同义词归类在一起,可惜我当时没能坚持看完。如果要求不高的话,随便挑选一本开始背诵都行,早晨或临睡前的记忆效果更佳。暑期开始时,可以着手做张剑的黄皮书阅读理解,除了作文部分,其他应该找出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每套真题都需要用心对待,至少做两到三遍,并且要善于归纳自己常犯错误的类型。此外,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是有帮助的,例如,考研阅读的题目通常按照文章顺序设置,建议先读题(不必看选项),然后对应原文相应段落,当然,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是关键。推荐购买一本解析长难句的书籍,听说何凯文的很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作文”这一科目,我认为关键在于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阅读是积累,写作则是提炼与实践。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名著,提升语言感知力和审美素养。要注重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理解他们如何构建情节,塑造人物,运用修辞。我个人的习惯是每天坚持写作,无论是日记还是评论,都能帮助锻炼思维,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多参加一些写作工作坊或者讨论小组,凭他人的反馈来改进自有的写作,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接下来是“中国古典文献学”。这门课程要求具备扎实的古汉语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学习古典文献,首先要从识读和理解古籍入手,这就需掌握一定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我推荐《说文解字》和《广韵》作为基础工具书,它们能帮助理解和解析古籍中的文字和音韵。通读并精读一些经典的古代文献如《诗经》、《楚辞》等,不仅能够感受古人的智慧,也能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结合历史背景去理解文献,会更深刻地领悟其内涵。例如,《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研究先秦至汉代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跨学科的思考也很重要。作文与古典文献学并非孤立的,它们互为支撑,相互启发。古典文献的研读丰富写作素材,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写作训练则有助于将抽象的文献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表达,使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古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