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分数虽不高,但在北京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还算过得去。就算你的复习无懈可击,顶多也就比我高出几点。如果把这些时间投入到数学和专业课程上,你的提升将远超这些分数。我在九月的后半段启动复习(其实十月开始也完全来得及)。内容确实不少,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减轻一些压力,保持适度的学习强度。我会看《政治大纲解析》,对于那本俗称“红宝书”的资料,我的方法是:第一次快速通读,不做笔记;第二次对照历年试题标记关键点;第三次则是反复记忆那些标记的部分。我选择了肖秀荣的系列资料,不过今年他的预测题命中率不高,所以押题不能过于依赖。
专业课程方面,我整理了一份升级版的笔记,并且尝试边背诵边默写,同时回溯课本知识。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我可以大致确定哪些内容是重点,让自己心中有数。
至于政治,现在可以开始做1000题了,遇到错题要多加温习,确保真正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在10月,我启动了模拟测试,入手了李永乐的440题集。这套题里有些难度偏大的异类题,我觉得不太可能出现在真正的考试中,就跳过了,其实是我自己不会做。然而,选择题和填空题设计得很精妙,每一题都涉及多种概念,能够训练你的思维灵活性和关联性,鼓励你探索各种解决方案,所以这些题目应该特别重视。剩下的普通题目虽然看起来基础,但并不棘手,只要静心去做,就能解决,无需恐慌。
在通读一遍复习全书后,我深入研读了张宇的36讲(部分内容略过)。随后,我进行了第二次全面复习,并重新梳理了一遍习题,渐渐体会到了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这显然得益于之前的扎实学习。错题往往暴露出我们常犯的错误和难以掌握的地方,可惜今年我未能充分利用错题资源,后期过于热衷于刷题。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我跟的王江涛,就是道长,就一个字,背。我开始以为我能背好多,后来发现想多了,别定计划,几天一篇那种。。就背,背完了默写,什么时候提笔就写没有错误,背的很顺畅再背下一篇,我觉得还是先保证强化各十篇一共二十篇就很好。作文你对自己要求不是特别高,十一月开始都可以,但是要认真啊~太早容易忘记和懒散。关于背单词,考研英语是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占到60分左右(满分100),你这个单词认识了就可以了,没必要会它的拼写。还可以去看朱伟的恋恋有词。花学英语总时间的1/4去背单词吧,不能再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系统模型、稳定性、可控性、可观测性等。这些概念构成了自动控制的基础框架,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是后续学习的关键。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如时间响应分析、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需凭大量的习题来熟悉各种计算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帮助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也是设计控制器的重要工具。我建议大家多做练习,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它们往往能深化你对控制原理的理解。
再者,控制系统的校正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部分是难点,包括PID控制、状态反馈、观测器设计等。这部分理论性强,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我推荐大家结合实际案例去学习,这样既能增强兴趣,也能提高理解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尽量找一些实际的控制系统模型进行分析,这样直观地看到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二是定期复习和总结,每次学习新的知识后,都要回顾以前的内容,确保知识点连贯不脱节。三是做真题,历年真题是最好的模拟训练,凭真题你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题型,也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
不要忽视课堂讨论和教师指导。有问题及时提出,与同学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老师的指导则帮助你避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