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是工科的学生,对政治这门课不感冒,政治课也基本逃光,不过我比较关注时事,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报纸,看看新闻。政治我是从9月大纲解析出来后才复习的,我选择的参考书就是大纲解析,还有强化辅导班的复习资料。有人会问问什么不选任汝芬系列那?其实任汝芬的书我也看了很多,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没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上面。我觉得应该把大量的时间放到自己拿手的科目上让他给自己增分,在自己薄弱的不感冒的科目上用适量的时间不拖自己后腿就行了。 虽然大纲解释全是字,没有什么重点,但对于我来说也是它的优点之一。我喜欢在复习的时候自己钩钩画画,把我自己理解记录在书上,这样我才会更了解各章节的结构,更利于建立知识体系,带着自己的思想去复习,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再配上强化班阶段的老师总结的重要考点,让自己既能平均用力,又能有的放矢。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无论是18年还是16年,都有许多人在这个科目上失利。要取得数学高分,我认为有两个关键因素:充足的练习和坚定的决心。首先,建议采用李正元和范培华合作的粉色封面全复习书,内容编排得当,难度适宜,并配有实用的习题集。此外,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是公认的优秀参考资料,毋庸置疑。至于小题部分,660题或1000题任选一本足以。完成一轮学习后,整理错误并重新做一次,接着就可以开始系统的强化训练。进入后期阶段,历年数学三的真实试题是必备的(尽管近年来难度有所提升,题型变化,但仍需重视)。另外,可尝试合工大超越五套题(13-18年)和共创五套题(15-18年),这些题目的综合性强,难度适中,非常适合考研者,如果有余力,不妨多做几次。如果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材料,可以考虑《最后超越135》,李正元和范培华的《数学预测试卷》,以及李永乐的《决胜冲刺6+2》。关于坚定的决心:18年的考研中,我在最后十分钟凭直觉猜对了三道选择题,这不是偶然。面对难题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如果你准备充分,感到困难,那么其他人也可能同样面临挑战。那些提早交卷的人未必就是高手,毕竟谁没算错过呢?大多数提前交卷的可能只是放弃了。当然,考前可以通过张宇的最后8套卷和4套卷来锻炼心态,让自己的心脏变得更强大。以上只是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相对简单。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由于真题比较少,但还是要依靠英一的真题来撑起一片天呦。前11年拿来熟悉感觉,树立自信。我是在某一天突然开始正确率暴涨,越写越顺手,文章虽然还是不太懂,但是根据技巧也能选对。至于单词,我的方法是这样的,做真题的过程中就将生词划下来,做完开始查,把词性啊释义啊常用搭配啊直接标注在卷子上,然后我准备了一个本子,专门用来抄真题里的这些生词,说白了就是腾一遍,但这遍不仅有单词,还有答案解析里给出的句型啊,语法常识啊之类。这是一项繁琐且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但是坚持下来很有成效。初期我一天用来做题加对改,一天用来总结,每天起码要花3个小时,后面加快速度就在一天内完成了。每天做真题前先回顾之前本上的知识点,这样日复一日,终会柳暗花明。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但不限于机械传动、机构分析、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等。你需深入理解每个概念背后的物理意义,不是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例如,理解齿轮传动的原理,不仅要知道如何计算齿轮的齿数和模数,还要理解其在实际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强化计算能力。机械设计基础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题,如静力学平衡问题、强度校核、机械效率计算等。这些都需凭大量练习来提升。你找一些经典的习题集进行反复训练,注意理解和应用公式,不仅仅是套用。
再者,实践操作同样重要。理论知识需结合实际案例去深化理解。比如,你尝试拆解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观察其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这样直观地理解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使用CAD软件进行虚拟设计也是很好的实践方式,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
别忘了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虽然基础课程主要围绕经典理论,但了解前沿技术能帮你开阔视野,甚至可能在考试中遇到相关的开放性题目。凭阅读学术论文、参加研讨会或者关注相关行业的新闻来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