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15年红宝书发行后才启动政治复习,时间有限,复习力度随着记忆任务的加重而逐步增强。主要参考资料为1000题配合红宝书,预测卷选择了肖4和蒋5,虽然也购买了风中劲草,但由于时间紧迫,未能充分利用。这里有个真心建议:千万不要完全依赖最后的预测卷!尽管肖4、蒋5等备受推崇,做题和背诵固然重要,但理解和消化知识点才是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从三月份到四月底专攻高数课本,课后习题很重要,把例题和课后习题做好后高数基础就算不错了,当时我没重视课后习题也导致后来练习真题的时候屡屡碰壁。高数资料我用的是李永乐的全书的高数部分,线代和概率论没看教材,概率论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有点难度(大二的概率课没有认真听)但如果学进去了就觉得是最简单的部分。把上面介绍的资料做了三遍之后(买全书的时候附赠了一本配套练习我也做了一遍,这个不做也行)就到了十月底中,从十月中到十二月初专攻真题,我做了将近20年的真题,最好每天一套,看着时间做,一定要训练做题速度,把不会的或者不确定的标出来,最后对照答案批改得出分数,并把不会的题目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对照着之前的资料再复习一遍,所有的真题做完一遍之后然后再做第二遍。注意留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试前几天练手,12月之后最好再把之前的基础部分的定义笔记啥的重新记一下,有能力的可以做模拟题,我用的是张宇的最后四套卷,这个难度挺大的。另外,我也买了660题,里面全是选择和填空,但是做了一点儿觉得太难就放弃了,因为实在是没时间,建议11月份之前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做一下,对选择填空帮助很大。着重强调一遍,一定要打好基础,别急着做真题,大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必须必须全掌握了,千万别漏掉任何一个,哪怕你觉得不可能考的,这是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真题的重要性不用强调了吧,考前请保证刷四遍及以上,阅读里每个单词懂不懂,每个选项是不是事出有因,写作十年内的都要自己会套模板写一遍,并不是考前一个星期套套写作万能模板就可以。英语学习不能靠突击,必须贯穿备考全程,时刻不能懈怠。这是我准备的最早的一科,大概从四月初开始,正式复习之前我先找来去年的英语真题做了一下练手,一方面能摸清自己的水平,方便有针对性的制定复习计划,另一方面也能熟悉考研的题型以及难度。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很多,对于每篇阅读真题基本上都是走翻译分析做笔记背诵或读熟的路子,把每个题型的做题关键点找到,我觉得题型总结特别重要,我对真题全面分析,作了详细笔记,在10月之前全是阅读,之后开始了翻译,翻译每天都做两个,不求多,持续做找感觉,每天做两个,只做真题就行我做了94到11的真题,每个翻译都得把结构分析请对着,新题型在11月开始做的,必须得尽力拿全分,找题眼,通过关键词分析前后逻辑关系通过逻辑关系做题很管用,完型就最后做了几篇,分析了一下,对我而言一般靠语感。进入12月就一个星期一套完整的真题在之前把近两年的真题留下来了。单词我是背了,因为46级时我都背单词了,所以我考研也没列外。作文自己整理的模版,感觉很有用,在平时做阅读时把认为能用得上的句子着力背一些,最后在考研上也会有一些模版,可以借鉴改一下。小作文审好题,基本上是考平时准备的格式模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纺织材料学”是一门深入研究纤维、纱线、织物等纺织品基本性质及其加工原理的学科。它涵盖了纤维科学、纱线结构、织物构造等多个领域,要求对各种纺织原料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纤维科学部分,你需掌握各种天然纤维(如棉、麻、丝)和化学纤维(如涤纶、尼龙、氨纶)的基本特性,包括它们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加工特性。这部分内容繁多,建议凭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来整理和记忆。
纱线结构的学习则要理解纱线的形成过程,如环锭纺、气流纺等不同纺纱方式的特点,以及纱线的物理指标如细度、强度、均匀性等对其性能的影响。对纱线的检测方法也要有所了解,比如条干不匀率测试等。
织物构造部分,你需理解经纬密度、组织结构(平纹、斜纹、缎纹)、织物厚度等参数如何影响织物的性能。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如染色、印花、整理等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尽可能多地接触实物样本,观察其微观结构,亲手做实验,这样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知识。利用图书馆资源,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行业报告,你对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有所了解。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研究生阶段非常看重的。在复习过程中,尝试解决一些案例题,例如分析特定纤维为何适合用于某种用途,或者解释某一织物性能优良的原因,这将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