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程在我眼中几乎等同于未学,我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白天听讲,夜晚则埋头于海量的1000题之中。由于题目数量庞大,暑期班结束后,我又花了十几天的时间,用铅笔逐个完成整本书的选择题,便于校对后直接擦掉错误并重做,无需额外记录答案,省去了不少繁琐步骤。接着,我计算了各部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准确率,总计八项,以此来估算我的得分,并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然而,直到接近10月,我才真正开始关注大纲,专心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关键内容,同时仅做了这些科目的笔记。到了11月,面对时间紧迫,我不得不抓住任何间隙记忆各种必考知识点。我参考辅导班老师的资料,并且努力背诵肖秀荣四套卷和任汝芬四套卷,最终带着这样的准备步入考场。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是考研英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对分数的影响极大。尽管阅读理解可能是你最常见且熟悉的题型,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初期目标应该是确保每篇阅读理解的错误控制在平均两题以内,然后逐渐提高准确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政治学原理,这是一门深入探讨政治现象、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基本理论课程。我认为,理解和掌握权力分配与运行机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过程等核心概念至关重要。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阅读经典原著,如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这些都为理解政治学原理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中国的基层选举、美国的总统制等,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政治学大类综合涵盖了国际关系、比较政治、政治理论等多个子领域。这需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跨学科的思考能力。我通常会凭阅读期刊论文、新闻报道以及参加学术讲座来拓宽视野。在复习时,我会将各个领域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比如在国际关系部分,我会梳理出权力结构、国家利益、国际制度等主线;在比较政治中,我会对比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特点和变迁历程。
学习方法上,我推崇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我会定期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将复杂的内容简化并形成自有的理解。我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凭与他人的交流碰撞思想,提升自有的批判性思维。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或理论,我会尝试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去解释,这往往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