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使用了1000道习题,选择用铅笔完成,做完后擦除再重复练习。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月,需要重温所有题目。此外,将考研大纲分解为若干部分,分块记忆,若感到压力过大,可以侧重背诵“风中”的内容,旧版也可,因为变动不多。但最终仍需回到大纲,熟记每章的标题,并掌握每个章节的结构框架。这些框架在参加辅导班时,老师们通常会详细解释,因此背诵起来会更加顺畅。当基础稳固后,开始做历年真题。务必实事求是,深入理解每个选择题的来源和大题的答题思路。肖秀荣解析真题相当详尽,在这方面他做得很好。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肖秀荣的教材,尤其是预测卷,他的内容更贴近实际。我发现我在主观题上的表现优于客观题,虽然对于客观题的多选题有些犹豫,但在主观题上我能清晰表达观点。因此,对于政治主观题,一定要充实回答,这要求我们深度理解和大量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做完第一遍真题的时候我就做了张宇的八套卷,但只做了5套。建议有时间早点开始做真题,但也是在基础都打好的前提下,把真题都弄懂是必须要做到的。之后尽量多做市面上的模拟题,我模拟题只做了张宇八套卷和李永乐6+2,我感觉我做的模拟太少了,奈何我后来没有时间了~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的核心在于均衡,关键是要平衡四大板块:大阅读、翻译、句子排列和写作。每项都需要同等关注,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请注意,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全面展开复习。值得一提的是,写作部分相对较易提升,因此可以将其留到最后阶段重点突击。对于完型填空,我没有深入钻研。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稍作复习;若时间紧张,不必强求,因其分数比重不大,且准确率难以确保(实际上,随机猜测与精心准备在完型上的得分差距并不明显,故其复习效益较低)。然而,翻译和句子排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的效益回报非常高,甚至超越大阅读。许多考生失利的原因就在于这两类题目处理不当或未能预留充足的时间。所以,务必要重视翻译和排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据结构,理解和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队列、栈、树、图等)的特性及其操作是非常关键的。你需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并能熟练进行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我建议多做些编程题,实战中加深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涉及CPU、存储系统、I/O系统等部分。这部分需深入理解计算机构造,特别是指令集体系结构、运算器、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凭模拟实际硬件运作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再者,操作系统部分要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机制。尤其是进程调度算法、虚拟内存管理等,这些都是常考点。凭设计和分析简单的操作系统模型,提升理解深度。
计算机网络的重点在于TCP/IP五层模型以及各层的主要协议。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熟悉HTTP、TCP、UDP等协议的工作方式,注意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重要的是理论结合实践。例如,用C++或Python实现数据结构,搭建简单的操作系统模型,模拟网络通信等,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