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人类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熟记了肖四是非题和一本小黄书的大题部分。如果时间充裕,我觉得可以从两位教师的冲刺资料中挑选,因为尽管重大知识点相当清晰,但各教师的答案可能略有差异。比如,今年肖秀荣老师的某个题目就成为了政治论述题的实际内容,而同时准备两份资料能提供更多的答题选择。不过,大题分数差距并不显著,所以不必过于专注于通过大题提高分数,毕竟政治得分差距通常不会太大,论述题的差距更是微乎其微。
接下来,在自习室里,有些同伴已经开始背诵《风中劲草》,据说这本书内容编排极佳,知识框架十分鲜明。但这本书的编写风格可能不合我的胃口,加上那时候时间紧迫,所以我只是粗略浏览了三大本教材,个人也觉得它并未像传闻中那样神奇。第二阶段,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重点预测和八套模拟卷,同时也顺便做了去年的四套预测卷。这个过程感觉挺有效的,无非就是找出并填补自己的知识盲点。不知为何,我对肖秀荣系列有种特别的信任感,可能是因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吧。
考研英语方面:
准备时候好多人说不用背单词,要在阅读里背单词我不信现在我觉得比较容易接受的说法是:背单词要达到的标准不是会听会说会写会词组知道词源是什么,而是我在阅读里面会不会认出来它。我的建议是掌握最常见的词义,词组的话不要掌握什么后面加ing还是todo(这是为了完形填空),你只要看看那种最最常用的词组,能识记就好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人类学概论”,这门课程涵盖了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我认为,理解人类学的核心在于“文化”二字,它是人类行为的框架,塑造了世界观。深入阅读教材,理解各种文化模式,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是基础工作。掌握主要的人类学家及其理论,如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等,是提升深度的关键。我建议凭做笔记,绘制思维导图来整理这些知识,使其更加清晰。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则更侧重于实践和应用。学习这一部分,你需了解田野调查的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技巧等,并理解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研究。这里,实践性很重要,尝试模拟设计一个研究项目,思考如何选题、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关注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人类学视角进行思考,能够答题更具深度和新颖性。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日定时定量的学习,确保全面覆盖知识点。我也会定期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我还积极参与线上或线下的学习小组,与他人讨论交流,这既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也使我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了新的启示。
我想强调的是,人类学是一门需洞察力和批判思考的学科。它不仅仅是记忆和理解,更是关于提问和探索。在备考的过程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知识的热情,你会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