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接近80的分数是这几门中最满意的,复习政治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9月初开始配合讲义做《1000题》,都是看完一章书,再做一遍题,然后对答案。做完一遍后,就又买了一本,重复第一遍的过程,这时候的错误率已经降低了很多。到了10月中旬,用肖秀荣的讲真题,把历年的真题大概过了一遍,只做选择题,大题都是看看答案找找思路。11月份的时候由于大部分时间给了专业课,政治稍稍有点放下,主要是用的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按照那本书又将知识点过了一遍(那本书的马原框架和近现代史时间轴相当不错,理科生可以试试,尤其是马原,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的)12月份的时候就进入疯狂背诵的阶段了,这时候我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还有《冲刺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都是做了选择题,然后直接背大题答案。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有些我也记不清了。
考研数学方面:
人家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数学考得好是很拉分的,数学也是最耗时间的一门课程,我觉得最好应该把数学教材好好的看看,做做课后习题进行第一遍学习,然后就可以上复习全书了,市面上有二李的和李王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二李的,但李王的我在第二年是也看了,看复习全书是个浩大的工程,尽量多看几遍,其实不用全部都会,有些太难考验是不会考的。我看书的时候有不会的题目就想个几十秒,不会的话就立即看答案然后分析为什么我没想出来,然后记住这题的解题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只要可以学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到了最后就是大量的做题阶段了,我买了很多题目,有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李永乐的660等,660题我做的最多,两年加起来应该有四到五遍,虽然题目很难不过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许多资料我都是开始的时候新鲜,但认认真真完成的好像没有几本,这是我最大的缺点,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无论哪本习题集认认真真的完成,吃透每一道题就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最后就是冲刺阶段的试卷,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多做几遍,我做真题的时候是用一张大白纸,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把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写上去,然后再修改,到后期有空的时候多看几遍,感觉这样会比较好。
考研英语方面:
撰写文章常常被误认为是最后一刻的任务,其实不应等到十月才着手准备,也不宜过度依赖固定模版。我们要熟记阅读、作文和翻译内容。比如,每天用一个下午来阅读并背诵10篇文章,再用另一个下午进行实践。刚开始可能会觉得艰难,但随着时间推移,速度会逐渐加快,就像滚雪球一样,每天持续复习,虽然无法做到一字不差地默写,但至少能流畅运用。考试时写作文,那些句子自然就会涌现出来,无需绞尽脑汁!翻译中遇到的精彩句型,如倒装、虚拟、省略或独立主格等,尽管平时难以自发构造,但在写作时直接应用却十分奏效。这确实是最朴素的方法,但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必须刻苦努力,我自己就是鲜活的例证!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是理解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它包括了能带理论、载流子的性质、扩散和漂移运动等内容。对这部分,需深入理解并掌握PN结的形成原理,以及晶体管的工作机制。这些概念看似抽象,但凭大量的实例分析和模拟实验,逐渐建立起直观的理解。
器件部分则更注重实际应用,如MOSFET、BJT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这里,不仅要每个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模式,还要理解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影响。我个人觉得,画出电路图,模拟器件工作过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是理解和应用。例如,对复杂的半导体模型,先从简单的模型入手,逐步增加复杂性,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避免一开始就感到困惑。做题是检验理解程度的最佳途径,凭大量练习,巩固知识,发现自有的薄弱点,并及时进行弥补。
参考书和网络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半导体物理学》(江兴隆版)和《半导体器件基础》(陈星弼版)是我主要的教材,它们详细且深入,适合系统学习。网上的一些教学视频和论坛,如Coursera、B站等,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题思路,帮助拓宽视野。
我想强调的是,团队学习和讨论至关重要。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互相讲解,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每个人都有自有的强项和弱点,凭共享知识,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