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这是最不用担心的一门。考研大纲出的比较晚,大概是10月下旬吧,所以不用太着急。去年大纲出的第一时间我买了一本大纲解析,一本风中劲草知识点总结,结果买了直接压箱底了。直到十一月份出了肖秀荣八套才算真正开始政治复习,我把八套题的选择题做了一遍,背了N遍,大题念了N遍(也没记住多少),十二月买了肖秀荣四套,任汝芬四套,20天20题,最后也只是做了肖四并重点背诵了。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粉皮本),对于线性代数,则选用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阅读的同时同步解决习题,坚持独立思考,即使查看答案后,也会重新独立计算以巩固理解,绝不依赖捷径。我还习惯在书旁标注解题步骤和关键点。如果可能,这两本书最好能通读两遍。我每天平均投入约5小时于数学学习。然而,一轮过后,早期内容难免有所遗忘,所以在第二轮,我侧重通过练习题来唤醒记忆,提高技能,选择了660题,并在做题前梳理章节知识点,这有助于深化基础概念的领会。
进入后期的一个月,我每天上午专门做一套数学试题,交替使用真题和模拟题以适应不同的出题风格。熟悉真题能有效掌握常考重点,但难以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时,模拟题的预测功能就显得重要。我挑选了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预测卷中的10套来做,其中涉及的差分方程题目,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时非常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存在短板,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相关大题只能凭空想象,颇为艰难。到了复习后期,真题得分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左右。
面对遗忘的内容,我会抽出时间专项复习。做模拟卷时遭遇挫折是常态,我通常每隔几天的综合训练后,会用一天来填补知识空白。如果时间更充裕,我会增加更多模拟题的练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需提高。总的来说,考研准备应尽早开始,而非拖延。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复习,我的心得可以归结为一个词:真题!真题!还是真题!此时此刻,想必你已背诵过一两轮词汇,也做了一些真题。不过,英语真题需要持续不断地操练。直到步入英语考试的那一刻,你的单词书都不应离手。掌握词汇是理解英语的前提,接下来,你需要深入“探究”真题。为何称之为探究?仅仅看到答案和选择项并不足够,你需要理解每个选项的来龙去脉,在原文中找到支持信息的关键句子。初期这可能颇具挑战性,但一旦你养成这种习惯,你会发现这对提升效果极其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部分,这部分主要涉及机构的运动分析和综合,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机构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参数选至关重要。例如,要深入理解四杆机构的各种形式,如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等,以及它们的形成条件。动力学分析也是重要考点,如速度瞬心法和加速度分析等。对这些内容,不仅需理论理解,还需凭大量习题进行实践应用训练。
《机械设计》部分则更偏重于实际应用和设计,涵盖了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强度计算、失效模式等内容。比如,你需了解螺纹、键、销、轴承等标准件的设计选用,以及轴、齿轮、弹簧等常见机械零件的强度校核方法。这部分的学习,不仅要熟记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工程背景和设计思路,多做一些实际设计题目,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实践”的三步法。先凭阅读教材和听课理解概念,凭做笔记和整理思维导图强化记忆,凭做题和模拟设计来实践应用。参考书和历年真题是非常好的资源,利用好它们能帮助你把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对这两门科目,我还特别强调理解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不仅仅是公式和计算,更是对机械系统运动和性能的理性思考。培养自有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