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记忆要求直截了当,但领悟却需要深入探索。实际上,“领悟”特指对《马原》这门以哲学为主导的科目的把握,因为它在考试中占有显著的分数比重。为了增进理解,你可以阅读《精讲精练》,参与辅导课程,聆听老师的讲解,并在入睡前与室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世间万物。我想要突出的一点是,对于马原,绘制个人的学习框架极其有用,依据框架来理解和记忆内容(实际上,简答题的答案往往都源于这个框架,你可以通过排除法对照题目,找出最合适的答题要点)。
考研数学方面:
我采用的是2015版本的李正元全书,封面呈粉红色。这是一本相当经典的教材,极其有助于提升计算技能。我是受到多种备考经验分享的影响后决定使用它的。新版本我没有尝试过,我购买了张宇的书籍,但个人感觉不太适应,部分题目较为偏颇或奇特,如果数学底子不扎实的话,我不太推荐。第一年复习数学时,我经历了不少曲折,幸好在第二年能明确自己的不足。我认为第一年最大的错误就是过于急躁,看书速度快,看似进度快,实则根基未稳,导致后来计算能力极弱,连简单的问题都无法正确解答。因此,复习数学切勿急于求成。所以在第二轮复习时,我开始使用正式的笔记本(可不是随便找些草稿纸用完即丢),逐题认真做,从一开始就培养按部就班解题的习惯。起初可能会觉得效果不明显,但到了后期做真题或模拟题时,你会发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除了全书,我还做了660题,它能有效检测你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计算技能是否过硬。虽然题目形式是选择和填空,但计算量不小,技巧题不多,题目精选,暑假期间做最合适不过。关于模拟题,我强烈建议多做!我做过张宇的四套卷、八套卷,还有李正元的经典400题和合工大五套卷。尤其推荐合工大的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通常比真题更难,尤其是张宇的题。不过,不必过分看重,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找出知识漏洞,以及提高答题速度和掌控时间。多做模拟题,正式考试时就不会因时间分配不当而无法完成。另外,别忘了,数学也需要记忆。清晨头脑清醒,大家通常用来背英语。根据我的第二年复习经验,我每天上午都会留给数学,先复习笔记,强化记忆,然后开始做题。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复习后,其他内容可能会被遗忘,所以每天重温笔记至关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早期阶段(暑假之前),以记忆单词为主,并配合实践真题。关于考研语法,大部分内容已在高中阶段学习完毕,且考试中涉及不多,主要体现在翻译和写作部分。如果语法基础较弱,建议购买一本针对高考的语法书来巩固,因为这类书籍通常对语法讲解得更为详尽。待语法掌握得较为扎实后,再专项攻克翻译和写作,问题就不大了。翻译和语法的具体运用,我会在相关部分详细说明。切记,避免使用模拟题,因为它们的质量参差不齐,思路也可能与真题相异。真题应至少做三次,不要以为做完一次或记住答案就算完成,实际上真题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部分。我自己到最后也只是完成了两次真题的练习,所以彻底理解真题需要大量时间,但效果显著,希望大家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主要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这四部分内容既独立又相互关联,构建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框架。
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是核心。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排序和查找算法也是考试的重点,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需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方面,要理解和掌握CPU的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以及I/O接口的工作原理。这部分理论性强,但对理解计算机硬件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对操作系统,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是最基本的内容。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调度算法,内存的分页分段,以及文件系统的实现方式是关键。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并发控制也是常考知识点。
是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基础,每一层的主要协议及其作用都要熟悉。尤其是网络层的IP协议、传输层的TCP/UDP协议,以及应用层的各种协议如HTTP、FTP等,要理解其工作流程和特性。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每一个概念,不仅要理解其含义,还要凭做题或编程实践来加深理解。使用在线资源如LeetCode、HackerRank进行编程练习,用真实的数据和场景去测试理解。
,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你将学过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记忆,也能帮助你在繁杂的知识中找到脉络。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训练不可忽视。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熟悉题型,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