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注时政,每天一点点(反押题严重,你不知道哪个就会考到),时时看看。初期做的肖1000题(没做完,后边就做了绿体的),今年真题中出现了原题多选题,(但早已忘记答案,感觉白做了,可能也出现在了肖八中,好多人说肖八压中了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是2015版的李正元复习全书,粉色封皮。这本书还是比较经典的,非常锻炼计算能力,我也是看了各种经验贴才选择这本书的,新版的复习全书我没用过,张宇的书我都买了,但是我觉得不太适合我,有些题目比较偏比较怪,数学基础不太好的不建议。第一年复习数学走过许多弯路,还好第二年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第一年我最大的失误就是眼高手低,看书看得很快,表面上复习进度很快,实际上基础没打好,到后来计算能力特别差,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对,所以复习数学一定不要贪快。所以第二年的时候,我自己准备笔记本(正儿八经的笔记本!不是让你找一堆打草纸,用完就扔),一个题一个题的做,就是从现在开始就要训练自己按步骤做题的能力,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没啥用,到后期你做真题或者模拟题训练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不会写的乱七八糟,非常有条理,除了复习全书我还做了660,660是检验你基础打的牢不牢固,计算能力强不强的指标,上边虽然看起来是选择填空,但是计算量很大,技巧题不多,题目也比较经典,推荐暑假做。最后要说的是模拟题,建议多做!!我用过张宇四套卷,八套卷,李正元经典400题,合工大五套卷,强烈推荐合工大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特别是张宇的题,其实,真的不要看得太重,模拟题就是查漏补缺以及训练你做题速度,控制做题时间的,多做模拟题,你真正考试的时候不至于安排不好时间,最后最不完,训练做到了,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就是,数学也需要背的,早上脑子很清醒,大家都用来背英语了,根据我第二年的复习状态,我每天上午都给数学,去自习室先把笔记看一看,记一记,在开始做题,一般看完一门另一门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每天重复你的笔记非常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我的英语词汇量在备考四六级时始终很匮乏,因此首要任务就是积累词汇。从八月底起,我开始专心背单词,使用的工具是《红宝书》。整整一个月里,我每天投入一个上午的时间来学习。我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将整本书抄写了一遍。尤其是那些我不太熟悉的单词,连同它们后面的例句我都挑选出来抄录。《红宝书》附带的一张光盘上有所有单词的发音,我把这些音频导入了MP3,在日常行走中反复聆听。背完单词后,我会跟随着MP3朗读并尝试默写,以巩固记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之前记住的单词隔了很多天可能会遗忘,但当我感到刷专业题目疲惫时,随手翻开复习一下,能有效强化记忆。一旦词汇基础扎实,做起阅读理解就会顺畅许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文学原理是水文学的基础,涵盖了水循环、水量平衡、洪水分析、干旱研究等多个方面。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例如,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是分析河流系统动态变化的基本工具。需清楚每一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水量平衡的计算是考试的重点。无论是流域的年水量平衡还是湖泊的水量平衡,都需灵活运用相关公式,并结合地理环境进行实际计算。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再者,洪水分析和设计洪水计算也是考试中的难点。理解洪水形成的原因,熟悉不同的洪水模型,如单位线法、降雨径流模型等,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模型进行洪水预报和防洪工程设计,都是复习的重点。对这部分,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对干旱的研究,需了解其定义、类型,以及评价指标,比如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等。掌握应对干旱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复杂的公式和模型,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定期做题,凭实战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多参与讨论,或者找同学一起模拟考试,提升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