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选择题在政治科目中的关键性不言而喻。起初,我依赖考试大纲,但很快意识到这种方法并不实际。大纲涵盖的信息过于繁杂且缺乏明显的重点,实际上,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仔细钻研每一个细节,更不用说详尽阅读“风中劲草”了。所以,尽可能多地研读“风中劲草”是明智之举,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部分内容最多,也最为重要,值得反复阅读。接下来,做一遍1000题,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标准做法。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我开始从基础复习,把复习全书和课本都过了一遍。十月我把660题做完了,然后再回过来把暑假练习过的题目里的难题、错题和660题里的错题难题重新做了一遍。10月份一开始就开始做历年真题,真题我没有做太前面的,就开始从05年做到了16年的,前期基本保持一天一套的状态,后来稍微缓了下,两三天一套,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做完了这些真题。这里我想说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做试卷的频率可以不同,但是每套试卷必须严格控制时间,拿出考场的状态来做,然后考完严格批卷,搞懂错题难题。真题做完之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冲刺六套卷和张宇八套卷,这些冲刺卷的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因此不用太在意分数,它们就是用来巩固知识点和保持状态的,没有规定必须做,重点还是在真题。总之在剩余的时间,我就做冲刺卷,然后边做边看之前的错题,把平时练习题、660题、真题、模拟卷错题反复看。11月以后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四个小时左右了。但是8套卷能让你清醒,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认清现实才能百战不怠。
考研英语方面:
教材评价:《黄皮书》就是所谓真题,可以说是大家都会准备的教材。真题解析很详细,看起来也很花时间,我个人到后来就没太仔细看解析了,题目才是重点。每篇文章翻译,积累单词,了解主旨,学会和题目一起分析,了解出题风格。翻译:翻译是和你的单词量以及阅读水平很有关系,平常做阅读和背单词就是在为翻译做准备,后期可以做每天花五分钟做一段翻译练习,应该是徐可风的《基础进阶》。在平常也可以通过做何凯文的时文精析来练习翻译以及扩展你的阅读量。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理论是控制科学的基础,它涵盖了系统的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重要方面。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比如,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控制系统理论框架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建议你多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体系图,以便于记忆和理解。
对系统稳定性分析,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根轨迹法、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等都是考试的重点。你需深入理解这些判据的工作原理,并能熟练运用它们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这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但凭大量的习题练习,你会逐渐找到感觉。
再者,控制器的设计,如PID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不仅要求理解其设计原理,还需能够按具体问题进行实际设计。这里,你尝试解决一些经典的控制问题,如双位控制、连续调节器设计等,以此提高应用能力。
MATLAB工具的应用也是考试的一部分。学习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帮助你直观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也能帮助你在设计过程中快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你寻找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比如机器人控制、无人机飞行控制等,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工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