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完成1000道练习题是必要的,最好能在暑假结束前完成一次。多做几次会更佳,重复三次就很理想了。对于错题,务必使用错题本;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记录完整题目耗时,只需在笔记本上注明错误的知识点,便于日后频繁查阅。质量而非数量是关键,个人认为深入理解1000题,加上肖教授的命题人解析真题,就已经足够充分。命题人解析真题是必需品,别为了省小钱而选择打印真题。若参加辅导班,能有效节约时间和精力。完成真题后,标出错题相关知识点并多次回顾,你会发现肖教授分析的错误原因仿佛就是针对自己。政治科目投入即有收获,进步迅速,但需专注。错误和正确答案往往只有微小差别。肖四肖八不必多说,购买并动手做。肖四的大题必须背诵,尽管容易忘记,但在考场上根据记忆填充即可。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可以提取关键词,有能力的话创造助记口诀,既要努力背诵,也要掌握方法。
考研数学方面:
我集中精力复习的是数学部分,几乎完整地研读了教材七次之多,660题也重复做了两次,400道全真模拟题和历年真题各做了两遍,此外还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四套测试题。在考试前的最后二十天,我回归基础知识进行了重温。不过,今年的数学难度明显提升,我建议大家务必认真对待模拟试题,别期望像16年难,17年易那样的规律。要知道,考研数学表现优秀通常意味着总成绩也不会差。关键在于不断刷题,找出自身的弱点并进行总结,然后再继续做题。实际上,当你把教材精读到第四五遍时,应对真题已经绰绰有余。然而,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一定要勤于动手,并且遇到难题多与同学们探讨。千万不可忽视数学的重要性。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单词,我是一开始完整的把绿皮书背了两遍,之后就开始换着花样细水长流的背,直到考试。首先,对于已经知道的单词赶快划去,剩下的一遍遍的过,我是摘出来写在纸上;其次,背法上不一定从1list到50list这么死板,灵活调整;然后在记忆中可以运用各种方法,什么联想啊,谐音啊,记忆宫殿啊;最后,当天背过的一定要复习,巩固下来。我生背的,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对于长难句,这是我遗憾的地方,由于没有抓住暑期前的关键时期进行系统训练,最后做起真题来总是有几句不太明白。对于阅读,这是重中之重的地方,基本上把阅读练好了,其他题型都会或多或少的受益。对于阅读要采用精读法,一篇文章都要做4、5遍。第一遍在本子上做题,之后对答案,但不看解析,统计错误个数;第二遍查出文章的不懂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再在本子上做一遍,不看解析,统计错误个数;第三遍逐句翻译,对照答案解析修正,再做题,统计错误题目,这是最耗费时间的地方;第四遍,找出出错最多的几题,一篇文章大概1、2个,然后自己想出文章的题目,找出段意,划分部分;我还画了这几遍错误题数的折线统计图,从第一遍到第二遍大概会下降50%,从第二遍到第三遍大概下降30%-40%吧。对于作文,我是暑假开始背的,之后又忘了,再背,素材可以是真题范文,王江涛的十大必背范文,或者在前面阅读中积累的好句子、好段落都可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对力学部分,理解牛顿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基础,掌握振动和波动理论对理解材料的动态行为至关重要。热学中,理解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是核心,这些知识会帮助你理解材料的热性质。电磁学则需深入理解电场、磁场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应用。光学主要关注光的传播和干涉、衍射现象,这对理解和设计光学材料非常关键。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的基石,要理解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以及薛定谔方程,这些都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基础。
学习物理学,理论与实践并重。除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做题和实验同样重要。凭解决各种问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使用傅立叶变换解析波动问题,或者利用薛定谔方程计算原子能级,都能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物理的学习需持续的思考和反思。每当你遇到难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运用已知的知识去推理,这样既能锻炼思维能力,也能巩固知识。定期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物理知识体系庞大,只有不断回顾,确保记忆的持久性。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会建议你提前规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找到一个好的学习群体或导师,他们能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你在困惑时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