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细制造及微机电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十月份开始的,政治我用的是全套肖秀荣的,当然最有用的就是肖八和肖四了,最后一定要背肖八和肖四的内容,多背背这些答案对考试的时候写大题非常有用。我也买了风中劲草,不过因为我觉得风中劲草和肖秀荣的内容不太搭,所以只是大概看了一下。最好就是从一而终,只看一个人的书就够了,每个人的书都是有自己的思想融合在里面的,这样你就会习惯这个人的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起初,我研读教科书,反复阅读了两次,并挑选了一些课后习题来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习题的风格与考研试题有所不同,因此不宜过度沉浸其中。接着,我开始研读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天真地计划在通读一遍后转向复习全书。然而,在看到大约第七章的时候,我意识到难度颇高,继续下去可能会耽误时间。于是,我果断转而直接攻读复习全书,这个决策非常明智,因为复习全书比18讲详尽得多。另外,张宇的书中将数学三和数学一的内容混合,导致整体显得较为困难。由于我已购买了线性代数的讲义,我就从复习全书中抽出线性代数的部分并丢弃,这让书变得轻薄了不少:D 去年的数学是多年来最难的一次,而今年则是最简单的一年,我恰好都遇上了...总的来说,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对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多做一些难题,对于调整考试心态十分有益。7月份,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全书,并结合分级练习,这算作我的第一轮复习,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9月份,我每天做660题中的高数10道选择题、10道填空题、10道代数选择题以及10道代数题,随后纠正错误,这可以算作第二轮复习。之后,我每周会做2-4套试卷,同时搭配张宇的一千题。随着张宇的8套题、4套题和李永乐的8套题陆续发布,时间便来到了考试之际。这样的学习效果还算理想,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本科水平是刚过六级。其实我觉得考研英语跟四六级关系不大。先看单词,坐到自习室就看,五六月之前就一直在看单词,记不住,多看多看多看。。。后来徒手把07到18的阅读翻译了,整个暑假我都是每天下午先做阅读,做完了翻译一两篇,有一次一口去翻译了三篇,简直是恶心吐了,不过翻译了一遍也是很有帮助的,大概九月中旬做完了第一遍真题,有买了一本不带详解的书做第二遍。。后来十一二月做了几套市面上的模拟题。还有,真题的阅读,最好多读读。十一之后买了王江涛的大作文书,里面有历年的真题作文,作文模板类型之类的。我就背了那十篇小作文必背十篇大作文必背,背完默写,这二十篇断断续续的背到十二月份,也没背压题之类的,最后自己摘了一份所谓的模板吧,王江涛的作文容易背些,祝大家写作文时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牛顿力学三定律、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核心概念。在南航的这个专业中,理论力学不仅为基础科学知识,也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工具。
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至关重要。无论是质点动力学还是刚体动力学,都要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定律。例如,牛顿第二定律F=ma看似简单,但其应用广泛且复杂,需在各种情况下进行动态分析。动量定理、角动量定理以及动能定理都是解题的重要手段,要凭大量的练习来熟练运用。
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论力学中的很多公式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凭推导,加深对公式含义的理解,并提高解题速度。例如,从动能定理到机械能守恒,再到拉格朗日方程,这些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理解了这种内在逻辑,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再者,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论力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凭阅读经典案例或实际工程问题,将抽象的力学原理应用于具体情境中,这既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我推荐使用历年的真题和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凭反复练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对错题,一定要深究错误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