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涉足政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早,没有购买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或真题集,初次购书是在九月,那时入手的是大纲解析。我个人推崇风中劲草,尤其是在我们那一年,政治大纲变动颇大,预计你们这一届可能会相对稳定一些,毕竟大纲通常五六年才会有显著调整。如果在九月前你需要购买书籍,我会建议你选择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他的书籍质量都不错,当然真题集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大纲解析的一个章节后,紧接着完成相应章节的1000题,但仅限于选择题部分,无需在书上做答,因为这套题目需要重复练习。你可以把答案写在纸上,为了便于查找,我把1000题分成了8部分,每科题目和答案各一份,试试这个方法或许对你也有帮助。对于做错的题目,记得在纸上标出来,并在查看答案解析时标注出相应的知识点,这样当你第二次做题时就能迅速定位,提升学习效率。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主要是掐着表做真题,这里切记要把每一题的答案亲手算出来,每一题都要搞懂。之前看过一个帖子说只要把真题做十遍就可以拿个120分以上。这个可能有点夸张,但是真题的作用不能忽视。我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一套真题需要两个半钟头左右,第二遍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半钟头了。另外是合工大的最后五套题,做这个主要是为了训练计算能力,保持做题的感觉。到了考前一两天,主要是看看错题集。
考研英语方面:
经验之谈:过分专注于词汇积累。我曾清晨捧着红宝书埋头苦记单词,耗时良多,但现在看来成效并不显著。其实,应当将单词学习与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相结合,通过上下文来记忆单词,同时也能提升对于复杂句子的理解能力。对于复杂句子的处理和翻译,我参考了何凯文的每日一句。鉴于我在高中时期语法基础还算扎实,通过每日一句的解析,逐渐找回了剖析句子的技巧。推荐的方法是,先将每日一句抄录下来,自我尝试分析和翻译,之后再对照解析进行学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与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它涉及到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以及应用等多个方面。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建立起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解。例如,晶体结构如何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缺陷结构如何影响电导率等,这些都是基础知识中的关键点。
热力学和动力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对理解和预测材料的行为至关重要。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理解相图和相变过程,以及动力学速率理论,能帮助解析许多材料现象。扩散和固态反应的动力学也是考试的重点,需深入理解和计算。
再者,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性能之间的联系也需重点关注。比如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陶瓷的烧结过程,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工艺等,都需凭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非常重要。你先从大的主题出发,如材料的四大性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逐层细化到具体的概念和理论。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状的理解,这样提高记忆效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题和实验同样重要。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训练。有条件,参与实验室的工作或者模拟实验,更直观地理解材料科学的原理,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