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学了一遍马原和毛中特,但是这一周的课下来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记不住太多,所以我的建议是等到九月新一年的考试大纲出来之后再开始复习。我的第一轮复习方法是看一章节大纲的内容,做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相应的题目,只做选择题,认真看解析。我也有买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但是因为这本书出在大纲出来之前,有些内容可能是旧的,所以我还是根据大纲复习。第一轮复习大概要花一个月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真题练习要找一上午或者一下午,整个的三个小时时间,认真写到A4纸上,当作考试对待。然后还是每道题都要看解析,完全弄清楚,不熟悉的知识点标出来,方便再次巩固。真题我是每隔一天做一套,不做真题的时候就把错题拿出来巩固,真题做完又是一个月,今日十二月以后时常看自己总结的错题和知识点,买来了6+2差不多一周练两套,保持手感,查漏补缺就可以了。然后考前巩固一遍需要背诵的公式,做题按部就班不要跳步,整理好思路再往答题纸上写,认真做完就没问题。
考研英语方面:
尽管英语学习的资源丰富多样,但关键知识点始终如一。我采取了一种简便快捷的策略(毕竟时间紧迫嘛),那就是钻研历年真题。首要任务无疑是积累词汇,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最好在10月前就能熟练掌握所有必备词汇,以免成为备考的短板。真题堪称最为核心的参考资料,主要的学习模式就是反复做题加翻译。完成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后,建议每日手动翻译一篇文章并理解其含义,这将极大地提升你对考研英语命题规律的认识。这样的努力在面试阶段也会显现成效。对于应试作文来说,王江涛的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文学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降水、蒸发、径流形成、地下水运动、洪水分析等诸多方面。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水文计算方法至关重要。例如,要熟练运用降雨-径流模型来估算流域产流量,了解如何凭P-ET公式计算水分平衡,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深入理解和应用水文循环原理是核心。水从大气到地表,再到地下,再回到大气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物理过程和数学描述。例如,理解蒸发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熟悉水库调度中涉及的水量计算,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洪水分析和防洪工程设计也是重要部分。你需掌握如何使用频率分析法进行极端事件预测,理解洪水演算的基本步骤,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河床形态变化和水流结构的理解,如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也常出现在试题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系统性学习,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先从教科书入手,梳理出主要的知识点和逻辑关系。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重点。参与讨论或小组学习,互相解答疑惑,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注重实践操作。水文学很多原理都需凭实验或者模拟软件进行验证,比如使用Hydrologist或其他水文模型进行模拟,这不仅有助于理解,也能提高应试能力。
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政策导向。水文学是一个快速发展且与环境密切相关的领域,了解前沿研究帮助拓宽视野,也有可能成为考试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