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不必提前过多规划,因为它并不紧急,况且时间也不允许。待到官方大纲发布后着手准备也是绰绰有余的。在政治复习初期,通过跟老师的课程,我理解和掌握了大量知识点,无需过分依赖机械记忆。政治科目的大题部分差异不大,真正的分水岭主要在于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我在7月开始,每当学习英语和专业课程感到疲劳时,会用半小时来浏览政治内容,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这样每天不需要为政治花费大量精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9或10月,开始专注于背诵笔记,并辅以1000题的练习以及回顾讲解要点,效果显著。
考研数学方面:
以教材为主,一星期一章,个别章节量大安排两星期。主要是先看教材本科教材或者同济、浙大的皆可,挑一些教材课后习题来做。另外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争取搞懂每一道题。这一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很多题目是似懂非懂,因此需要在比较模糊的地方做标记,下一轮复习的时候要在这些地方多花功夫。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一直是英语学习的挑战者,目前还未通过六级考试。早在大三上学期,我就开始了词汇积累。起初,我用的是一本厚重的绿皮单词书,但到了大三下学期,我转而使用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本书相对薄一些,据我估算,我在一年内至少翻阅了十几次。尤其是在十一月感到焦虑时,手中熟悉的书籍仿佛在告诉我,我已经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这种心理安慰不可小觑。
对于长难句和阅读理解,我从张剑的97-06年真题着手,遇到许多生涩的内容,但我坚持扎实学习,逐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还制作了一大本笔记,并且每天下午都会抽出时间来背诵,即使有时无法完全记住,也尽力去背,我发现这对提高英语水平非常有益。
作文部分,我选择了最后形成的模板,挑选了几句我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由于深知自己的英语基础薄弱,我在考试前一个月专门练习书写,以争取高分并减轻考试压力。我会请老师帮我批改和完善作文,这样形成了个人化的模板。在考场中,我先打草稿再正式作答,字迹工整,我相信整洁的卷面对我的分数有不少加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核心。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需扎实的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率、通货膨胀等。理解并掌握供求模型、效用理论、成本收益分析、国民收入核算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基础。对这些内容,建议多做笔记,凭绘制图表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深入理解并应用经济模型是提升的关键。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都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模型,它们能帮助理解经济政策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微观经济中的弹性理论、市场结构模型(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也是需熟练运用的工具。凭解决实际问题,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模型的实际意义。
再者,熟悉并掌握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至关重要。这包括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以及如何使用Eviews、Stata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阅读经济学论文,尤其是顶级期刊的文章,提升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持续练习和反思是提高的关键。定期做一些历年真题或者模拟题,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难度。每次做完题后,都要反思错误的原因,是否是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或者是解题技巧不足,针对性地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建议大家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小组或者导师,他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帮助你解决困惑,共享学习资源,一起进步。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非常重要,毕竟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是高效学习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