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时期专攻文科,并在班级中担任政治课代表的角色。我在九月底启动了政治复习计划,这个时间点确保了我有充足的时间来深入学习,成效显著。每日晚餐后,我会站立阅读一小时的政治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随着复习的推进,我投入政治学习的时间逐渐增加,甚至在考试前一天熬夜到十一点半研读肖秀荣的最后六套卷。虽然第二天头脑有些模糊,但考试中居然遇到了之前背诵的大题,事后反思,这种做法并不理想。对于政治复习材料,我全心信赖肖秀荣的书籍,个人觉得非常有效。尽管有人认为即使背完六套卷也可能只命中一道大题,但我认为能预测准一道就已经很成功了。切勿试图走捷径。关于那些精简版的复习资料,我认为浏览一下就可以了。我主要专注于背诵最后的六套卷和八套卷的部分内容。每晚,我会选择图书馆人少的地方低声记忆十五到二十分钟,大约能掌握两三题;早晨也会重复同样的过程。当然,完全记住是很难的,主要是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最终再整体回顾一遍就足够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在学术领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显著。许多人主张深入研读教科书,但我个人认为,掌握定理和实例就足够了,无需过分探究定理的证明过程,那可能耗费过多时间且并不切合考试重点。建议全面复习资料至少过两遍,首次阅读时尽量解决所有题目,即使初次尝试感到困难重重,也不必担忧,这是初学者的常态。同时,应根据过去几年的实际考题类型来练习。真题同样需要重复两次,尤其是对于近年来的题型,更需深入剖析。
考研英语方面:
从5月至6月,可以开始尝试做真实的阅读题目,别太在意准确率,起初我甚至错了9道题,确实令人沮丧。完成一篇文章后,立即查阅每个生词,并深入翻译,不怕繁琐!即使每天只处理一篇也没关系。对于不熟悉的词汇,记得抄下来并多次复习,因为这些词汇常常会在考研中重复出现。到了9月或10月,你应开始正式全面地做真题,毕竟除了阅读部分,还有阅读B、完形填空、翻译和作文等着你。如果在初期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低,务必认真分析答案解析,因为后面你会逐渐发现错误模式是有迹可循的。对比多篇文章,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解题技巧。阅读B部分其实颇有挑战性。至于完形填空,由于分数占比不大,适度练习即可。作文则视个人需求而定,我大约在11月开始背诵真题范文并练习写作。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测绘科学技术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且深奥,主要包括测量学基础、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GIS原理及应用等部分。测量学基础是理解其他内容的基础,包括距离、角度、高度的测定,地形图的阅读与绘制等,这部分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大地测量学则是关于地球形状、大小和重力场的研究,它涉及到GPS定位技术、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内容。理解地球的物理特性并掌握这些测量方法,能帮助更准确地定位和分析资源分布。
摄影测量与遥感则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解析地物信息,包括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解译等,这部分需较强的图像识别能力和数据分析技能。GIS原理及应用,则是将以上数据整合,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
对学习这门课,我认为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熟悉公式推导和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多做实验,亲手操作测量仪器,解读遥感图像,使用GIS软件进行实际项目,这样真正掌握知识。
,关注行业前沿也是必要的。测绘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如无人机测绘、激光雷达等不断涌现,需保持学习的热情,紧跟技术发展步伐。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样重要。很多测绘任务需团队协作完成,如何有效沟通、分工合作,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应提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