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并未专注于复习政治,而是试图建立一些感性认识。到了9月下旬,我才启动政治复习,每日投入约一小时阅读大纲解析。10月,我将学习时间增加到每天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星期二会稍微多些,因为那天上午有课程,所以利用政治学习来调节。这个月的重点仍是大纲解析,并配以1000题练习。进入11月,我每天留出两小时给政治,早晨用来记忆风中劲草,持续完成1000题,同时了解形势与政策。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再做一遍1000题。此时,肖8问世,我便通过做选择题来检验复习进度,不断弥补不足。12月是冲刺阶段,我增加了政治的学习时间,主攻肖8和肖4,也看了看20天20题,市面上的各种模拟题只要有空我就尝试。对我而言,政治是一门兼具趣味性和放松性的学科,我没有感到乏味,反而觉得复习得相当顺利。
考研数学方面:
我使用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以及1000题集。由于学习时投入颇深,18讲和另一本9讲的内容我都只过了一遍,线性代数部分则仔细复习了两遍。1000题中的高数部分我也全部完成。张宇的书籍在操作时确实有一定挑战性,感觉难度颇大,特别是在攻克高数C组题目时,甚至有一段时间让我对数学产生畏缩感。但我没有放弃,反而坚持不懈,逐渐发现自己的解题速度和技能显著提高。因此,遇到困难不应轻易退缩,有时候困难正是自我突破的契机。此外,从11月中旬起,我开始做历年真题,涵盖了近9年的试题,觉得它们并非特别艰难,于是就没有再去做更早年的题目。我还尝试了张宇的8套模拟卷和合工大的试卷,越是难度高的卷子,做完后我发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越明显。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书我认为任何一本都可以,买红宝书,新东方还是老蒋,只要你真的背了,效果都一样。虽然我英语备考很晚,但是单词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单词书我背了至少四遍。第一遍是5月份看的,第二遍是10月,一直背到考前。5月份背完单词以后我就没再动,结果发现后来全忘了,做阅读题总是大量单词不认识,于是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记单词。记单词我也有自己的方法,老蒋的单词分了30个单元,我一天背两个单元,第二天先把前一天背过的单词再看一遍,第三天把前两天看过的单词再看一遍,以10个单元为一个循环。背完11-20单元再把前十个单元再复习一遍,一定要反复记,记忆曲线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每一单元总有你认识的单词,你不熟的单词,你总是和其他词汇弄混的单词,我用不同颜色的笔把自己觉得难的单词标了出来,后期背单词重点看有标记的。另外,我还把所有不熟悉的单词打乱了顺序抄在了笔记本上,只写英语不写汉语。虽然单词书是乱序的,但是你反复看以后,总会对顺序有些印象,有时候某个单词放在书上我能说出意思,写在纸上就不认识了,我认为就是书上顺序造成的,因此我抄写的时候故意打乱了顺序。最后两遍背单词我没有看书,只是照着自己的笔记本挨个想单词的意思,想不起来的再查书,书后有单词索引,不难找。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基础是这个科目的基石。理解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成本收益分析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你需深入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理解博弈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也能为分析提供独特的视角。
管理学部分则涵盖了决策理论、战略管理、组织行为等方面。其中,决策理论需学会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做出最优选,这涉及到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知识。战略管理则要求具备全局观,理解企业如何定位自身,以及如何制定和执行战略。至于组织行为,它关注的是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这对理解和改善组织效率有直接影响。
统计学是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你需熟悉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以及相关的假设检验方法。掌握Excel或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学习中,我会建议大家多做案例分析,凭实际数据来应用统计方法,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有效的。除了课本知识,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和业界报告帮你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实际应用。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如模拟试题和案例分析,帮助你巩固知识并提升解题能力。团队讨论和案例分享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