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主要就是靠背,一战时我自认为是文科出身,很多相关的内容高中就学过,所以没有很认真地对待,算是拖了后腿,这是血一般的教训。二战痛定思痛,考前半个月咬牙去背、去理解。总之对于政治我用的是背这种最笨的方法,应该也是考研人最无奈最有效的方法。政治背过的内容有积累后,每天相应地做相关的选择题,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我用的是肖秀荣的1000题,第一遍也用铅笔做,全部做完后擦掉重做。第二遍做完标出做错的题目,并在大纲解析中划出相关内容,之后重点看。第三遍着重做原先做错的题,加深印象,并且也节省了时间。政治复习我是从九月末开始的,太早开始容易把背过的东西忘掉,也浪费了时间。临近考试除了做选择题外,我也练了主观题,这有益于在考场上有做题的手感。原先听老师说过考研政治要将空白部分全部填满,这也算是一条经验吧,至少改卷老师不会觉得你无话可说。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粗略地阅读了整本书和第十八讲,并对第十八讲的重点进行了梳理。九月起,我正式展开复习工作,这时候我发现笔记非常有用,每当我在做题时遇到忘记的知识点,查阅笔记能迅速帮我回忆起来,接着我会针对这些知识点再练习全书中的相关习题,这样记忆更为深刻。等到第二遍读完整本书后,我开始了1000题的挑战,尽管题目颇具难度,但确实有助于提升解题能力。直到11月底,我才着手做历年真题,只做了一次,然后又专门攻克了错题。自我评估,我觉得数学部分的复习还算扎实,今年的数二试题也不算太复杂,但在即将结束考试时,我因一个小小的疏忽弄错了一道价值10分的大题,真是让人懊悔不已...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较差,目前还没通过六级考试。早在大三上学期我就开始背单词了,起初是用一本厚厚的绿皮词汇书。但到了大三下学期,我转向了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本书相对薄一些,据我估算,一年间我至少翻阅了十几次。十一月时,当我感到焦虑不安,手里拿着这本书,心中便有了安慰,仿佛它证明了我这一年的确在努力学习,这种心理效应不容忽视。
对于处理长难句和阅读理解,我参考了张剑和何凯文的资料。最初,我以张剑的97-06年真题作为练习,坚持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来背诵,虽然有时无法完全记住,但我尽力而为,这样的方法确实让我感觉英语水平有所提高。
至于作文,我在考研帮中挑选了一些我认为精彩的句子,形成了自己的模板。由于深知英语是我的弱项,我在考试前专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训练英语书写,既为了争取分数,也为了减轻考场上的紧张感。考试时,我先打草稿,然后再工整地抄写在试卷上,我想这部分整洁的卷面可能给我加了不少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电路理论、半导体物理、数字逻辑等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对电路部分,理解和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是基础,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如电压跟随器、反相器等电路模型,非常重要。对半导体物理,你需理解PN结的形成机制,能解释载流子的产生、复合过程,并了解MOSFET的工作特性。至于数字逻辑,要熟悉各种逻辑门的功能,以及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要凭做题去深化理解。例如,你尝试自己设计并分析电路,或者用SPICE等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半导体物理,凭画晶体结构图,理解能带图来帮助记忆。数字逻辑部分则需大量的编程练习,例如使用Verilog或VHDL进行硬件描述语言的学习。
阅读经典教材也是必不可少的。像尼兰德的《电子学》、萨本栋的《半导体物理学》等,都是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好资源。关注科研前沿,了解最新的电子科技动态,帮助你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提升学习兴趣。
在复习阶段,整理笔记和错题集非常关键。笔记不仅仅是记录知识点,更是你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错题集则是你发现弱点,针对性改进的重要工具。定期回顾,不断巩固,这是提高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