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复习材料主要包括肖老师的全系列书籍以及《风中劲草》。复习节奏建议初期轻松,后期紧凑,特别是十二月时需投入大量时间。尽管我提早开始了政治学习,但成绩并未达到期望,所以我分享一下我的复习策略。分为三个阶段:
首阶段,逐章阅读《精讲精练》,配套完成1000题。这个过程要求仔细且耐心,确保完全理解和掌握。做题时避免直接在书上标记答案,用空白纸记录,即使错误频繁也不必焦虑,关键在于深入理解错误原因。再次回顾《精讲精练》,关注之前标注的部分,并重复做1000题,特别注意对错题的反思。同时,为《风中劲草》构建思维导图,边读边概括,该书非常适合记忆。此外,应完成《讲真题》中的历年试题。
第二阶段,强化背诵阶段。我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理想,导致最终得分不高,所以建议采用多样化的背诵方式。
最后一阶段,临近考试时,务必购买并完成肖八和肖四,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都必须全面背诵。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这个成绩感到相当满意。英语复习是从三月启动的,初期主要是以背单词为中心任务,埋头苦读绿宝书,到暑假前大约已经翻阅了四遍左右。五月份我开始尝试张剑的阅读理解集,觉得难度超越了真题,我就把它当作一个增加词汇量的方式,毕竟它的题目设计不如真题那般精准,所以对于做错的数量我没有太过纠结。暑假期间我没回家,选择留在学校全力冲刺,单词记忆也转移到了手机应用上,利用零散的时间,尝试了不少软件,如知米、扇贝、乐词、不背单词等,个人最喜欢知米,因为它的界面清晰简单。此外,我还练了张销民的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练习,但感觉效果平平。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法学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复习时,我强调了对基本法律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因这是构建整个法学体系的基础。我会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阅读教材,配合使用司法解释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我还特别注重历年真题的研究,凭做题来检验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从中找出自有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
“专业基础C”更偏向于国际法的内容,包括公法、私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这个部分需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我建议大家除了课本,还要广泛阅读国内外的学术论文和最新的国际法动态,这样提升理论深度和敏锐度。对复杂的国际法规则,我会用图表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帮助记忆。模拟法庭的实践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优于记忆”。法学不是简单的背诵规则,是理解和应用。我习惯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这样既能增强兴趣,也能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定期的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凭做题、写作或者口头论述来检验学习成果。
至于复习进度,我主张均衡分配,避免临时抱佛脚。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量,持续稳定的学习状态比短期高强度的冲刺更为有效。
我想强调的是,考研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和毅力的考验。面对压力,要学会调整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付出总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