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复习的较晚,从十月份才开始。这次考研,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政治复习的较晚,看序列一一遍花了一个多月,每天花两个多小时的样子。然后开始做肖1000的选择,做了没有多久便开始看小草(风中劲草),十二月中旬结束小草第一遍,直至考试前夕,过完小草第二遍,各种知识点也基本了熟于心,但还是有些欠缺。同以往有的师兄师姐给出的经验不同,我觉得所有考研人都应该重视政治,从7月份便开始,每天两小时(政治第一遍确实比较痛苦,特别是马哲和毛中特,确实需要多花些时间去啃),两个月暑假过完序列一或者红宝书,然后边做肖1000的选择题一边开始背诵小草,遇到小草里面不懂的地方以及选择题的细节,便回去翻阅序列一,考前一个月,看真题大题的解题思路,并开始做模拟题背诵时政,到考试前做到序列一看两遍、小草背三遍,并认真做完肖1000选择。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基础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就买的同济的教材,当时把同济的教材看了一遍,我看了两遍,看完以后感觉对高数有了另外一种感觉。再就是大家都用的李永乐出的复习全书去年是粉皮的。我觉得大家复习数学的时候,复习全书不要急着做,因为基础都没打好,做起来是很费劲的,大家做复习全书的时候,也要自己稍微做做归纳与总结,因为我感觉这本书的知识点稍微有些碎。辅导书用的课本:高数、线代课本及配套的习题答案,同济七版高数,对应的习题答案可以用电子版。
考研英语方面:
个人教训:写作文时候最好答题纸下垫上试题,不要让答题纸直接接触桌子,否则下笔会比较滑,写起来费劲,字也难看,有碍观瞻。作文的视觉效果好,绝对只会加分不会减分。我的英语复习大概是这样:因为我是从6月底7月初才开始复习的,之前把绿皮书上的单词边背了一遍边抄在小本子上了。当然这之前的那遍基本没记住啥。从正式开始,每天早上大概花1个小时背单词,平均3-4个list,这3-4个list是包括前一天背过的两个list,再加上当天往后滚的2个list。前期可以少点,后面加码,而且有的单元单词多且难,稍微慢点,单词少的简单的List可以快点,晚上回去睡前再背下早上背过的list,时间随意,“任务”完成就行。后期就没怎么背单词了,或者说背的很快了,早上最多只给了半个小时背,因为加上了作文,需要作调整。关于背单词,我的体会是,快速反复,很多人会因为一个很难记的单词而停留过长,其实也没记住,这不是你记忆力好不好的问题,对于一个难词,适当多花点时间熟悉可以,但不要太长,每个单词的词性词义一定要记全,考研很多时候不是考常用意思,考到僻意了很正常。人的记忆都是曲线下降的,必须要反复加深印象,所以其实你可以看到我每天往后滚的单词并不多,但是却花了一半的时间在回顾昨天背的“新的”,晚上睡前再巩固一遍我觉得效果也不错,当然英语大牛们觉得不需要的请忽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线路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涵盖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路定律,如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欧姆定律等,这是入门的第一步。对电路分析,要学会运用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共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特性,以及负反馈放大器的应用,这些都是常考点。
集成电路设计是一个更为综合和高级的主题。你需熟悉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概念,了解PN结、MOSFET的工作原理,这对理解集成电路内部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在数字集成电路部分,重点在于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以及VHDL或Verilog等硬件描述语言的学习。在模拟集成电路部分,晶体管级的电路设计,比如运算放大器、ADC/DAC等,需深入研究。
学习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实验和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凭实际操作,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物,加深理解。多做题目,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提升。
团队讨论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可能你困扰的问题别人一眼就能看透,反之亦然。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在线论坛、教育平台等,也能获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他人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