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科目,我的满意度接近满分,复习策略大致如下:九月初,我启动了与讲义同步的《1000题》练习,每学完一个章节便进行一次习题演练,接着核对答案。完成第一轮后,我又购买了一本,重复相同步骤,此时的错误率已显著下降。到了十月中旬,我采用肖秀荣的真题集,粗略浏览了历年试题,仅专注于选择题部分,大题则通过阅读答案来启发解题思路。十一月,由于专业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政治复习稍有放松,我主要依靠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回顾知识点,这本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框架和近代历史时间线特别适合理科生,尤其是马原部分,需要理解而非死记硬背。十二月,我进入了密集背诵期,购入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冲刺八套卷》及《最后四套卷》,做选择题后直接背诵大题的答案。整个流程大约如此,一些细节可能记忆模糊。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先说下教材,我用的是李永乐复习全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线代讲义+张宇真题大全解。复习全书几乎是人手一份。暑假是复习的黄金时间,一定要好好把握!时间节点问题,数学至少复习三轮。第一遍暑假9月之前,数学全书加讲义要过完一遍,中途有特别难懂的不必纠结,做上记号留到第二轮,能做笔记就做笔记,以后复习会有用。第二轮10月之前还是做复习全书和讲义,这一遍要力争每个问题都搞懂,尽量每一题自己用笔算出最后答案。这个过程可以配着其他习题做,张宇1000题或基础660什么的。660是本很神奇的书,我当时没有做完,里面考得东西很概念很基础,可就是不会。第三遍,国庆假期可以开始动真题了,按照老师说的买了30年真题。确实像老师说的,十几年前的题目,改一改十几年后又来考了。但这又花了我一个半月的时间,真题并没有全部吃透,时间不够还是别做30年真题,00年之后的就可以了。早年的卷子里积分类的可以做一做。卷子最好是成套地做,真题最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好好研究,至少做两遍。考试前两周如果真题做完了,可以做些别的机构的模拟卷,合工大超越五套卷不错,考试前书店会有卖,如果时间不够,只做真题也可以。然后就是真题模拟,留几份近年的卷子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考试。
考研英语方面:
除了阅读,写作可能是另一个关键部分了,它包括大作和小作。我认为提升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就是深入研究历年试题中的例文,首先是熟读并背诵这些范文,接着尝试默写,最后亲自操刀创作。小作的评分标准相对较低,大多数人在正常状态下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大作,个人认为模板至关重要。如何打造一份别具一格的模板呢?这里推荐两本书,一是王江涛的《考研英语作文》,二是慎小嶷的《十天攻克雅思作文》。前者被广泛阅读和背诵,可能较为常规,如果你追求稳健,这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后者则更适合那些想打造出独特且高质量模板的人,书中包含了许多高阶词汇和复杂句型,内容十分丰富,足以构建出一个高水平的写作框架。当然,市面上还有其他优秀书籍,只是我觉得这两本尤其契合我的需求。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半导体的基本性质是学习微电子器件的第一步。你需掌握PN结的工作原理,了解载流子的产生和复合过程,以及电场对载流子运动的影响。这些基础知识会帮助你理解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机制,如二极管、三极管等。
晶体管是微电子器件的核心,尤其是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你需深入理解其工作模式,包括N沟道和P沟道的工作原理,以及阈值电压的概念。MOSFET的放大作用、开关特性及其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也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微电子器件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是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静态特性主要涉及偏置电路的设计,动态特性则涉及到频率响应和功率处理能力。对这些,理解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是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关键的。尝试凭模拟软件进行器件建模和仿真,直观地理解器件的工作状态。阅读相关的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趋势,也能深化理解和提高研究能力。
复习阶段,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整理错题,反思错误的原因,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