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主要参考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和红宝书,不过我更倾向于前者,特别是它的哲学部分,解析详尽透彻。配套的历年真题能清晰地突出关键内容,而且不同色彩的字体让阅读变得有趣,不像红宝书那样全是大段文字,看得我很快就感到疲倦。阅读时需要设定个人计划,比如每日阅读量、预计完成日期,再加上一些缓冲日(通常会有些小延误)。例如,我起初设为每天20页,后来觉得难度过大,便调整为15页,这样大约一个月就能读完。我喜欢早晨投入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因为那时注意力较集中,我会边读边思考,这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来安排。肖八出版后,我就开始做选择题,每套完成后,我会将没掌握的部分记在封面上的空白区,熟悉后就标记已掌握,在考前再复习一遍。我觉得政治的选择题至关重要,大家大题准备都差不多,但选择题做得好,分数差异就会显现。对于选择题,要注意纪念年份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大纲变化涉及的考点以及重要考点。
考研英语方面:
每天坚持分析一篇阅读。这本书有10年真题,一共是40篇阅读。每篇阅读分析了3遍,这就4个月过去了,背背作文我就上考场了。阅读我是这么做的:第1遍-做题、查生词(记的是单词的英文释义。中文的不准确。)第2遍-做题、文章逐句翻译成中文。一开始我在纸上写,后来嫌麻烦,干脆在心中默念中文。这样效果也不错。第3遍-做题、记下文章中喜欢的句子,可以用到作文里。因为我看到第3遍时已经到后期啦,该开始准备作文了。翻译不需要特别练习,当你阅读做扎实了,只要把近15年的翻译扎实的练习一遍,了解翻译的正常语序及长句如何缩短成短句翻译就可以了。翻译的一句话是2分,总共有4个得分点,每个是0.5分,答案一般是1个点1个小句,根据答案(答案一般就是4个小句组成一个句子)来揣摩断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外舞蹈史,这门课需深入了解并掌握全球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舞蹈的发展脉络。我建议从宏观的历史时期入手,把握各个时期的舞蹈风格和特点。例如,中国古代舞蹈从礼仪舞蹈到宫廷舞蹈,再到戏曲舞蹈的演变;西方舞蹈则要理解古典芭蕾的发展,现代舞的兴起以及当代舞的多元化等。关注每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他们是如何影响和推动舞蹈发展的。阅读原版文献和研究论文能帮助你深入理解,但也要注意梳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形成清晰的时间线。
舞蹈概论部分,它涵盖了舞蹈的基础理论,如舞蹈的形式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这部分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去解析一些经典舞蹈作品,理解其构图、节奏、空间运用等元素。理解舞蹈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也是必不可少的。你选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度解读,这样既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提升分析能力。
作品分析是这两门科目的实际应用。我通常会选取不同的舞蹈类型进行分析,比如古典芭蕾、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分析时,我会从舞蹈的主题、动作设计、音乐配合、舞台布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力求全面。定期复盘和讨论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找同学或导师一起,互相提问,互相解答,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也能发现盲点。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做笔记是非常有帮助的,它帮我整理思绪,提炼关键信息。多看舞蹈视频,尝试自己描述和分析,这对提高实战能力非常有帮助。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因舞蹈史和舞蹈理论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更是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