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专攻理科,因此学习政治对我来说如同经历一次次折磨。然而,去年三月左右,我开始浏览论坛并购买了去年的大纲,将其当作休闲阅读,这对我有所帮助。正式备考起步较晚,直到暑假后我才真正投入。我购置了一系列书籍,但实际上并未深入研读。首先,我完成了命题人的试题分册,进行了两次练习和一次修订,接着根据重点梳理大纲,逐个单元攻克。之后,我尝试记忆“小草”资料,实际上只是每天早晨朗读一遍。最后阶段,我主要关注时事,特别是肖秀荣的小册子,原本打算依靠肖四和肖八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但不幸的是,我在考前生病了一周,影响了复习计划。所以对于政治基础较弱的同学,建议尽早开始,并且要下决心去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前夕,我已经完成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自学,使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第八版,这与我们学校的教学用书相同。我想强调一点,学习数学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因为数学确确实实需要动手实践。在大三下学期,课程任务繁重,但我趁着三月份课程较少时,依据往年的考试大纲(数学大纲通常稳定不变)仔细研读了课本两次。课后练习我只是核对了答案,并着重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和定理,确保自己能融会贯通。直到七月十五日之前,我都专注于课本的学习,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深入研究。
进入七月下旬,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前期的课本学习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复习全书的进度,我梳理了关键知识点,并提炼了许多个人见解,这些对我裨益匪浅。对于学弟学妹们来说,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暑假结束时,我已经完成了全书的所有练习,还做了660题一次,将所有不懂的部分记录在笔记本上。在暑假的一个月内,我也顺利完成了复习全书的第一轮,每一道题目我都会先尝试解答再对照答案。九月返校后,我紧接着开始了全书的第二轮阅读。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难度不大,英语好的同学完全不用担心,但是英语也是拉分的很关键的一门。前期的话推荐先做一两套真题熟悉熟悉题型,但是别太早就把所有真题做完,要留几套最后来掐时间模拟。按照很多经验贴说的,其实英语只要刷真题就可以了,真题做3-5遍就没问题了。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放心,推荐张健的150篇,感觉是市面上和真题比较像的一本书了,但是也只推荐在前期做,到了后期一定要只做真题,市面上的各种押题卷也都不推荐。因为考研阅读其实很多单词用法都会重复出现。真题一定要仔细精读分析,怎么分析呢,我们可以先把句子中每个单词的意思弄懂,再根据谓语动词拆分句子,接着分析每个分句里面的主谓宾等,每句弄懂之后,最后把整个句子连起来润色。在分析长难句的时候,其实也在把翻译给提前过一遍了,我没有背真题阅读可是我背了几百个长难句,对我后期阅读速度的加快和翻译的提高还是挺有好处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控制理论涉及很多基本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反馈控制、根轨迹法、频域分析等。这些概念构成了控制理论的基础,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我建议先从教科书出发,扎实掌握每一个定义和定理,配以适量的习题加深理解。
深入学习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这部分包括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和频域分析。时域分析主要关注系统动态性能,根轨迹分析和频域分析则侧重于系统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比如凭设计不同参数的控制系统,观察其动态响应,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场景。
再者,理解并熟练应用PID控制器。作为最常用的工业控制器,PID控制器的设计和调整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悉其工作原理,掌握其参数整定的方法,并能按具体问题设计出合适的PID控制器。
对控制系统的数字实现部分,理解Z变换及其逆变换,以及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也非常重要。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功底,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转换规则和稳定性判据,就能应对大部分题目。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我强烈推荐利用MATLAB或SIMULINK进行仿真练习,这不仅帮助你直观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也能提高动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