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基于我的体验,我提议从7月起着手准备政治学习,初期保持每天两小时的学习时长,后期可逐步增至三小时,具体时长依个人效率而定。7月至8月,专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议每日清晨研读一章!我当初采用的是徐之明的“超级红宝书”,先阅读教材,再听老师的讲解,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避免在课堂上迷失方向。进入9月至11月的冲刺阶段,继续之前的进度,依次复习毛泽东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此时,每天保持三小时内学习,并搭配肖秀荣的1000题和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本。不过要注意,辅导资料不宜过量,因为基本知识点大同小异,我个人认为“超级红宝书”最为详尽。接下来就是做各类模拟试题的关键时期。最后的12月直至考试前,全力以赴地背诵吧!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政治,如风中劲草、肖四、任四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后期数学的复习,我想强调的是,在完成全书的第三次通读之后,我通常不再频繁查阅全书,而是将其作为工具书,仅在遇到不熟悉的概念时才参考。在最后的两个月里,我专注于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每天早晨预留三个小时来模拟实际考试环境,一整套一整套地做,并深入解析我不懂的部分,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彻底理解。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用书:《单词红宝书》、张剑150篇基础版、黄皮书真题、《写作160篇》、王江涛《高分写作》。考研英语注重理解,所以单词尤其重要,刚开始的时候英语只是背单词,一直持续到十月份背的很熟了才停下。大概从五月份开始做阅读题找感觉,选的是张剑150篇基础版,这本书和真题还是有很大差别,所以没太在意。八月份开始做真题,阅读需要反反复复地做,把文章仔细的研究,完型和新题型没有特意地练习,只是做了真题。十月份开始准备作文,基本没写,只是背范文。刚开始用的王江涛的书,后来发现这本书的大作文的风格不适合自己,就换成了一本比较小众的《写作160篇》,但小作文还是继续用的王江涛的书。这两年客观题的难度有所下降,再加上我比较擅长做阅读,所以前面的客观题答的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在备考过程中,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扎实的理解。例如,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掌握污染物的化学反应过程,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系统等。
对环境生物学部分,重点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环境化学则需理解各种污染物的性质、转化过程以及它们在环境中的行为。环境地理学和环境物理学主要关注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物理过程,比如气候变化、水文循环等。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法。第一步,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原理,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凭阅读教材、参考书籍,甚至观看相关的科普视频来辅助理解。第二步,定期复习巩固,制作思维导图或者笔记,帮助记忆。第三步,尽可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预测污染物的行为等。
案例分析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找一些典型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如酸雨形成、全球变暖、水源污染等,这样既帮助你理解理论知识,也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操作同样重要。条件允许,尝试参与一些实验或实习项目,这能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也能为面试增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