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电影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仅列出章节层次的标题,并未详细解释知识点,但它划定的考试范围具有绝对权威性,因此必须参考。在阅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时,可对照《考试大纲》查看哪些知识点已被删除,哪些是新添或修改的。删除的部分无需关注,而新增或改动的部分则需寻找相关资料补充。虽然《考试大纲解析》提供了知识点详解,但由于已有《精讲精练》,通常没有必要额外使用,只需重点关注大纲新增内容并设法补充即可。
关于政治复习,坊间流传的过早开始不利的观点,主要指的是不应过早投入而导致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考研政治的确与高考不同,自2010年以来,50分的分析题均基于当年的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等党的重要论述。因此,早期复习可能难以找准重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提前开始。选择题历来重视基础(今年情况特殊),需要认真准备,而非依赖猜测。书籍推荐上,肖秀荣的全系列足够,他的书籍都会提供购买时间表,但请注意,他的《知识点提要》过于厚重,一般人难以消化记忆,建议考虑任汝芬的《序列二》。务必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毛泽东思想、近现代史中的固定知识点。马哲对理科生来说可能较难,可以通过观看我的资料中提供的视频辅助教材学习,我也有个人的学习框架,足以应对10分的马哲分析题。其余部分仍推荐使用肖秀荣的书籍。
至关重要的是,《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在9月中旬发布,这本书必须购买,但如何有效阅读是一大挑战,由于文字密集,不适合逐字背诵。如果记忆力不佳,应确保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一轮阅读,重点记忆加粗字体,小字部分当作选择题处理,配合《1000题》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到了冲刺阶段,如果题库不足,可以尝试蒋中挺或石磊的练习题,但不再推荐任汝芬的,因为肖秀荣的习题较为刻板,风格与真题略有差异,但仍不可或缺。12月推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应反复背诵,用作答题模板。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与四六级不同,因此也要认真对待。由于我已经工作了一年,对于英语有些生疏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努力补齐短板。背单词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任务,很多同学会选择买一本单词书按顺序背诵,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按顺序背诵往往背到C,就已经累到不行,而且容易混淆。我选择在手机上背诵,每天早上和晚上睡前完成规定的任务。前期只要把基础打好就行,后期冲刺阶段每天要做连续两篇的英语阅读理解,以此来熟悉和巩固语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电影专业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技术等多个方面。历史部分,你需理解并记忆各个时期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好莱坞的经典时代、欧洲的新现实主义等。理论部分,深入理解符号学、叙事结构、意识形态批评等核心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影片分析中。技术部分,要掌握摄影、剪辑、声音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多看电影,凭实践去理解理论;,阅读经典电影书籍,如巴赞的《电影是什么?》,能帮助深化理解。
“电影专业创作”则更注重实践能力。你需具备剧本创作、导演构思、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等一系列技能。剧本创作需不断练习,从短篇开始,逐步提高故事构造和角色塑造的能力。导演构思则要求你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将文字转化为视觉语言。至于拍摄和后期,先从小型项目做起,比如微电影,实战中提升技艺。学习资源上,网络上有许多教程和案例可供参考,学院的实践活动也是极好的学习平台。
在备考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对电影的热爱和好奇心。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你脱颖出的是独特见解和创新能力。除了课本,我鼓励大家广泛涉猎各类电影,关注行业动态,参加电影节或者影评活动,自有的视野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