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的政治成就总的来说相当令人满意。对于政治复习,我不建议过早开始,但这取决于个人状况。如果你觉得你的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有富余,那么提前开始也无妨。我自己是从9月份大纲解析发布后才启动政治学习的。初期,我阅读了《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但感觉并未真正吸收,为了确保全面理解,我又通读了一次《大纲解析》,每天早晨研读几章,虽然当时并未记住太多内容,但这个过程帮助我对考研政治的整体知识架构有了初步认识。在此阶段,我也开始了历年真题选择题的练习,逐渐形成了后期复习的战略。
等到《风中劲草》出版,我才开始背诵政治,大约背了3到4遍。第一遍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由于其知识点不够详尽,通常我会结合《精讲精练》一起使用。随着进度加快,尽管经常忘记,我还是持续反复背诵。这一阶段主要专注于选择题的记忆,并配合《1000题》进行练习。当《肖八》问世,我才开始接触大题部分,分析了过去几年真题的答题风格和构造,同时也深入研究了肖八的大题,虽然不能说完全背下来,但每套试卷的大题我都仔细琢磨。如果早上时间允许,我也会挑选一些题目背诵。等到完成《肖八》的复习,政治学习已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那时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模拟试题,如《肖四》、《任四》等,我几乎全部购买并完成了选择题部分。对于大题,我浏览了所有试卷的问题,自行筛选出重点,并注意这些题目在其他资料中是否出现,重复出现的热点更是需要特别记忆。我主要背诵的是《肖四》和《20天20题》,不得不承认肖老先生的权威性。
考研数学方面:
自学数学可能会感到困难重重,关键在于细心,极度的细心。增强计算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要在数学上取得优异成绩,可以尝试挑战张宇的题目,他的习题设计颇具挑战性。在数学学习的旅程中,你可能常会遭受挫折,有些问题似乎无从下手,而看了解答后才发现其实简单明了。因此,首要任务是巩固基础知识,并提升计算速度,因为数学题目的计算部分确实繁重。大量的实践是必要的,特别是历年的真实试题,至少应该覆盖最近15年,最好是能重复做三次。我的一点建议是,提前开始复习,先通读教材两遍,接着整理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尤其是曾经考过的问题)。务必进行全面的学习,因为中国地质大学每年都会出一些新颖的题目。当然,核对答案这一步不能忽略,我之前就忽略了这一点,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扰。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我的英语底子较牢固,所以我没有在英语学习上投入过多的时间,主要就是认真完成了两轮英语真题练习,并标记出不熟悉的词汇,然后精心整理成单词本,集中精力去记忆那些生词。这种方式既提升了效率,又确保了对词汇的有效掌握。不过,这种方法适用于英语基础较好的人。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人来说,需要更努力地背单词,挑选合适的词汇书籍,每天坚持记忆一些,最好尽早开始,避免拖延,这样的备考状态能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推荐两本英语学习的好书,分别是何凯文的英语阅读和王江涛的英语作文,毕竟考研英语的核心就是阅读和写作。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二通常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应用。微观经济学要理解供求模型,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以及市场失灵等内容。宏观经济学则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货币银行系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问题。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和掌握。
对微观经济学,我建议你从基础概念出发,比如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实践这些理论。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也是高分的关键。
对宏观经济学,理解宏观经济指标如GDP、CPI、失业率等的意义及其计算方式非常重要。需掌握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菲利普斯曲线等核心工具,并能够分析它们如何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强调理解和应用,不仅仅是记忆。经济学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学科,理解了原理,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解。我会推荐你阅读一些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例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或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它们对理论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助于深化理解。
关注当前的经济热点,如国际贸易争端、货币政策调整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分析能力和答题深度。定期阅读《经济研究》、《金融时报》等专业期刊或新闻,这不仅有助于拓宽视野,也能为论述题提供素材。
历年真题的练习不能忽视。凭做真题,你了解试题的难度和风格,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模拟考试环境,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











